进工厂,还是送外卖? ——互联网催生中国零工经济

中国参与零工经济的人员大约是1.1亿人,预计到2036年,这个规模将达到4亿人。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佛山市一个商场门口的外卖骑手停车点。(南方周末记者 王伟凯/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3月14日《南方周末》)

中国参与零工经济的人员大约是1.1亿人,预计到2036年,这个规模将达到4亿人。

时间自由、收入高,是产业工人流向服务业的最主要因素。与雇佣关系松散的服务业相比,制造业要承担很多额外的保障费用。

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中小制造企业还没有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工厂的“光环”也尚未消失。

2015年6月,当20岁的梁多像从老家肇庆农村走出来的时候,“快递小哥”柴闪闪还没有当上人大代表,大众点评还没有被美团给收购。在街面上,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正处于跑马圈地的混战时期。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工厂是梁多像第一个落脚点。

他在顺德一个加工厂做了三年,从普工到拉长(指班长,比组长大)。正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开。

在广州、清远、深圳兜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顺德,不过,这一次他做的是外卖骑手。

在珠三角、长三角这样的制造业集聚地,每逢春节过后,都面临着不小的“用工荒”,收入低、不自由是年轻人不愿意进厂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今,工厂又要面临着一个新的竞争对手:互联网行业催生的新型服务业,正在抢走他们的工人。

2019年1月,美团发布了一个《2018年外卖骑手群体研究报告》,美团外卖骑手的上一份工作,最多的就是去产能行业做产业工人,占比达到31%。

报告还显示,16%的骑手上一份工作是餐饮从业人员,13%是个体户,12%是快递员,8%是其他平台的骑手。一位美团骑手站长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这些从业者其实绝大多数也是来自产业工人。

互联网行业催生的不断扩大的“零活市场”,正在跟传统制造工厂伸手抢人。

根据《2017年滴滴出行平台就业研究报告》,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共有2108万人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其中393万是去产能行业的职工;根据美团发布的《2018年外卖骑手就业报告》,2018年有270万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根据苏宁发布的《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2018年物流全行业有超过300万的快递员。

阿里研究院曾公布过一个估算数据,中国参与零工经济的人员大约是1.1亿人,预计到2036年,这个规模将达到4亿人。

自由、钱多

倒退二十年,从农村出来的廉价劳动力,只能一批批奔向珠三角、长三角的制造业工厂,缔造了中国制造业的辉煌。

离开工厂9个月后,梁多像依然能够清晰回忆当初在工厂做工时的场景。

2015年刚进工厂时,他被派在生产线的最前端,那是整条生产线上对速度要求最高的一个地方,如果做得慢,就会拖慢后面的速度。很多年轻的新员工都会被安排在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