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青年时代的藏书

2013年12月29日,夏志清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我赶忙把刚写了个开头的小文章写完,两周后,2014年1月12日的《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就将我的《夏志清少作考》刊出了。写罢此文,我掷笔而叹曰:天下读夏志清之文者多矣,其熟习逾予者,殆无之——其实,稿子匆匆写毕,我就睡觉去了,并没有这番表演;不过,假如说一定要造作出一个富戏剧性的镜头,那像上面这样讲,恐亦未尝不可。考索之初,我的确把夏志清用中文写的所有文章都读了数遍,与考证可能相关的篇目更反复读过不下十遍。没想到的是,我对夏志清的中文文章下的这点儿笨功夫,在《夏志清少作考》发表后,又对买书起了一点作用。

责任编辑:刘小磊

夏志清(后排右)、夏济安(后排左)1947年摄于上海照相馆,前排依次为夏父、夏母及妹妹夏玉瑛。 (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29日《南方周末》)

2013年12月29日,夏志清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我赶忙把刚写了个开头的小文章写完,两周后,2014年1月12日的《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就将我的《夏志清少作考》刊出了。写罢此文,我掷笔而叹曰:天下读夏志清之文者多矣,其熟习逾予者,殆无之——其实,稿子匆匆写毕,我就睡觉去了,并没有这番表演;不过,假如说一定要造作出一个富戏剧性的镜头,那像上面这样讲,恐亦未尝不可。考索之初,我的确把夏志清用中文写的所有文章都读了数遍,与考证可能相关的篇目更反复读过不下十遍。没想到的是,我对夏志清的中文文章下的这点儿笨功夫,在《夏志清少作考》发表后,又对买书起了一点作用。

大四时的夏志清。 (资料图/图)

2016年10月,我在旧书网站上浏览外文书时,见到一册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的英译本Letters from the Underworld,是普通的“人人文库”(Everyman's Library)本,1929年版。图片展示,书名页有英文签名,写的是:Jonathan Hsia at Heinemann's。在威妥玛拼音中,Hsia对应的姓为“夏”。而那个英文名Jonathan(乔纳森),让我即刻忆起夏志清在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鸡窗集》的跋里讲自己念沪江大学时有了个英文名的故事:“进入大三……秋季上英国文学史这门课,卡佛(George Carver)教授有一堂专讲18世纪文豪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下课后我对(张)心沧说,颇为其恋爱事迹所感动。心沧灵机一动,也就称我为Jonathan。在我的同学好友眼里,我既早该有个英文名字,Jonathan此名一下子就传开了。”宋淇为九歌出版社1984年版《鸡窗集》写序时也回忆,夏济安在一本英文小说My Brother Jonathan(《我的兄弟乔纳森》)扉页上写过给弟弟夏志清的赠语:To my dear brother Jonathan(给我亲爱的兄弟乔纳森)。这样看起来,英文《地下室手记》上的签名有可能是夏志清留下的。我遂买下此书。

收到书后,发现除了书名页的签名外,书前衬页还有一个签名,写的是:Jonathan Hsia December 11, 1943。。而在书后衬页贴有书店售书签,写的是:ABC News Company, 391 Szchuen Road, Shanghai(上海四川路391号ABC新闻公司)。1943年12月11日,上海,夏志清。时间、地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