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①|老屋记

我知道,我的故乡还在,父母在,故乡就在。而在不久的将来,故乡也会成为一种更为美好的存在,甚至比记忆中更美,因为美学首先是建立在经济与文化之上的,要让他们生活得好,接受得起教育,他们才有能力去发现美,创造美。

责任编辑:聂寒非

我知道,我的故乡还在,父母在,故乡就在。而在不久的将来,故乡也会成为一种更为美好的存在,甚至比记忆中更美,因为美学首先是建立在经济与文化之上的,要让他们生活得好,接受得起教育,他们才有能力去发现美,创造美。

(新华社记者 张端/图)

这是老屋被拆后我回老家过的第一个中秋节。车子在下了高速之后,找不准路口的我们不得不停在路边,再次核实导航的准确性。爱人打趣:“去的到底是不是你家?”我回道:“似是而非。”

的确是“似是而非”,导航上的路口有些像我曾经无数次走过通向村庄的路,可路口的大型超市、影院、楼盘却像凭空搬来的城市道具一般,让人难以置信。

车子略微迟疑地走在这条似是而非的路上,路旁合欢的花期早已过了,看不到樱粉色的伞状花朵,一串串豆荚样的果实挂在枝头,很有些丰硕的错觉。

穿过这条路就正式进入了我的村庄,和之前的路口一样,我的村庄也同样以一种陌生的面孔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曾经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的青瓦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排列整齐、模式统一的三层小楼,一样的三层主楼加车库的模式,一样的青灰水泥包裹,唯一不同的是门前陶瓷门匾上的字样,有的是“幸福之家”,有的是“宁静致远”,有的是“紫气东来”……偷偷吐露着主人的梦想与希冀。路面拓宽了许多,也同样用水泥做了硬化,正值收秋的时节,路上却没有晒着的玉米。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我家的新房。

接连几天的秋雨,让这个在老屋残垣上赫然新立的楼房略微褪去了几分崭新与陌生。我在新房里仔仔细细来来回回地搜寻,父亲则高兴地跟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