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頔:用户没有说出口的需求,蕴藏着更好的机会

发自:南方周末

牟頔,米未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

一头利落短发,一件黑色卫衣,牟頔充满活力地走上舞台,领走了属于她的2019南方周末“年度先锋人物”奖杯。

牟頔是米未传媒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被称为“先锋综艺操盘手”。她在二十多岁时已经成为央视总导演,又在而立之年到来前选择了创业。

牟頔总有办法,把“冷门”变成“热门”。她打造的第一档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标新立异,在看似插科打诨的辩论中输出多元化价值观,引发年轻人强烈共鸣,持续六季依然是爆款。2019年,《乐队的夏天》又强势“出圈”,将原本属于小圈子的“乐队”推到大众面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牟頔表示,米未选择去探寻用户没有说出口的需求。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那些还未被关注到的需求,“往往蕴藏着更好的机会”。

让用户获得正向情绪

南方周末:2019年爆款综艺《乐队的夏天》的灵感是怎么产生的?

牟頔:有一个来我们这里面试的小女孩,她自己是玩乐队的,她在面试时提了很多“匪夷所思”的要求,比如不加班、周末要去玩乐队。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人很有趣,回来和团队讲这个故事,给马东讲这个故事。大家就觉得,在当下这种快速的、目标导向强烈的生活中,竟然还有这样的“奇葩”出现。

这大概是《乐队的夏天》最初的灵感来源。其实我们每一次打造新节目都是基于对某一类人群的敏感,而选择做那群人的故事。

很多人好奇我们节目的创意来源。但我想说,作为一个每天都活在创意中的公司,我们很少因为谁提出一个创意而去推崇他。因为一款综艺节目可能包含了至少一万个创意,因为提出创意而被表扬、被推崇,我们公司不太这么做。

我们更强调的是团队。《乐队的夏天》能推出来,并不是因为一两个很亮眼的创意,而是因为我们有围绕着打造综艺节目而努力的一百多人的团队,有这样一个组织的持续成长,我觉得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包括《奇葩说》今年做到第六季,依然给观众带来欢乐,也是因为团队的持续成长。

南方周末:互联网上新内容层出不穷,《奇葩说》播出到第六季,如何让观众获得新鲜感?《奇葩说》计划做多少季?

牟頔:改变是唯一的办法。这类节目必然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形态,尤其前面越成功,后面需要做的增量就越大。我们一直以来有一种持续的思考方式,就是每一季都要做出不一样的内容,没有哪一季是完全复刻上一季的形式与内容。

《奇葩说》能做到第几季不取决于个人意愿。它一方面是我们创作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一个产品。它被用户需要,被客户需要,被平台需要,那它就会有生命力。当这些都消失了,它自然就不见了。

没有什么事物可以永生。我们的态度是,永远只看下一季。做第五季的时候我们知道会有第六季,现在第六季做出来了,看这个状态我们认为会有第七季。如果它哪一天消失了,我们就接受它的消失。

南方周末:《奇葩说》被视为90后心中的标杆节目,你觉得它区别于传统综艺节目最重要的地方是什么?

牟頔:我们没有把《奇葩说》和以往的综艺节目对照,没有思考它是不是传统。我是觉得,每一个有所成的综艺,它一定有特别的地方。《奇葩说》从当初的立意开始就很好地扣住了时代脉搏,它是某一个时期内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

《奇葩说》刚出来的时候,观众不会想它有什么深意、有什么社会价值,不会想那么多。观众是被它的风貌所吸引。那时的《奇葩说》在我看来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年轻感、非常勇敢的节目,这是它自带的气质。

《奇葩说》的议题来源非常复杂,但我们也有一个评判标准。比如一些感情类题目,我们会考虑它是不是大多数人在真实生活中会面对的困境。还有一类脑洞题,不管这个题目外在包装是什么,最终都会推导为个体与自己、他人、社会、世界、宇宙的关系。

把困境视为内在激励

南方周末:从《奇葩说》《饭局的诱惑》到《乐队的夏天》,米未传媒打造的内容有没有统一的价值观?

牟頔:米未传媒有自己的价值观,但对于我们打造的内容,我们不会强迫自己去给它们定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如果说我们做的内容有统一性,那就是它们都是娱乐产品,都是为了让用户获得正向的情绪,这是我们的目标。但要说我们在节目里包裹了什么价值观,深藏了什么价值输出,我们没有这样的思考方式。

说到米未的价值观,我们最近正在激烈地讨论中。我们现在能总结出来的是,米未是一个重视学习和成长的公司,米未是一个坦诚的、真实的公司,我们希望有话直说,我们更强调团队而不是个体。这些是米未作为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但不是我们要藏在产品里传达给观众的东西。

南方周末:很多内容创作者会紧跟热点,从热门中寻找热门。而米未关注的内容本来就有点冷门,只不过你们能够把冷门变成热门。你们的秘诀是什么?

牟頔:大家对待冷门、热门事情的方式不同。比较理性的公司可能会在做项目之前分析市场数据,分析什么东西在风口浪尖,用户关注什么。但我们很少这样做。我们的思维在这一点上比较叛逆,我们很少关注那些用户告诉我们的、他们现在正关注的东西,我们选择的角度可能是探寻用户没有讲出来的需求,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用户没有告诉你他需要的和喜欢的东西里,往往蕴藏着更好的机会,这是我们的一个思考角度。

在米未,数据非常重要,但数据是拿来证伪,而不是拿来证明。我们很少通过数据去搜寻下一个机会点在哪里,这可能是我们思考方式不同带来的结果。

南方周末:大家经常谈论职业女性的困境,你作为一名成功的职业女性,对此有何感受?成为母亲给你的工作带来了哪些改变?

牟頔:作为个体,我当然有自己的困境,但我没想过它是不是因为我的性别带来的。我觉得有的困境和性别无关,比如你要balance家庭与事业的关系,那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要去balance。只是可能说,我们会固化地认为,女生就要更多地照顾家庭和孩子,所以才会有一些预设。在我看来,每个人的困境都是因为个人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每个人的需求又会因为个体而存在差异,很难用性别去定义。

我并不是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我认为如果把困境视为困境,那它就会成为阻碍;如果把它视为可解决的问题或者一种内在激励,那它可能就具有正向能量。

米未的员工大部分是女性,当然这不是我们有意为之。我们会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审美、感受力、同理心等等,这也是从事这一行必备的品质。

成为母亲以后,我发现孩子与父母之间最重要的东西是真实。不管平常戴着什么样的壳,说着什么样的话,只要回到家和孩子在一起时,那种真实的连接感都能带给我很大的能量。单从功利的一方面来看,我觉得生孩子这件事,对创业、对工作都能带来很大的帮助。而对于我来说,孩子让我成长,让我治愈,孩子带给我很多爱与滋养。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