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集中隔离后的武汉社区:防疫战最后那道承压阀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4日24时,武汉市至少开辟了36个集中隔离点。

“按照要求,社区每天消毒三四次,但每次出去消完毒,防护服就不能用了。这样消耗下去,防护服很快就没了。”周慧说,“所以只好不穿。”

住进隔离点的第三天,陈珍的父亲终于被转至社区中心医院进行住院治疗。“接下来的事情就只有相信医生了。”

责任编辑:吴筱羽

(本系列均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创,限时免费阅读中)

2020年2月3日晚,3所“方舱医院”在武汉开建。这三处“方舱医院”位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洪山体育馆和武汉客厅,以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为主。(新华社/图)

(本文首发于2020年2月6日《南方周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刊“疫线报道”)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4日24时,武汉市至少开辟了36个集中隔离点。

“按照要求,社区每天消毒三四次,但每次出去消完毒,防护服就不能用了。这样消耗下去,防护服很快就没了。”周慧说,“所以只好不穿。”

住进隔离点的第三天,陈珍的父亲终于被转至社区中心医院进行住院治疗。“接下来的事情就只有相信医生了。”

反复发热的第10天,2020年2月3日,武汉人陈珍的父亲被送去了集中隔离点,之前,她一度担心,被诊断有肺炎症状的父亲会传染给其他家人,继而“拖垮”整个家。

集中隔离点设于一家紧急改造的宾馆。一天前,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十号通告,决定自通告发布之日起,对全市经发热门诊诊断有肺炎症状的发热病人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下称“新冠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由各区安排车辆分别送至区集中隔离观察点。

政令自上而下传导,像湖面涟漪,自武汉市政府开始,在下辖区推行,迅速到达街道一级。防疫链条终端,社区是最后那道承压阀。

陈珍不知道的是,对链条终端的许多社区干部而言“,十号令”也是突如其来。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集中隔离的最初两天,尽管有了隔离点,但尚无明确的隔离办法,还没有医护人员,也缺少药物。结果是,投诉电话又像雪片一样飞向社区。

武汉“封城”后的13天里,这样的情形每天都在上演。病人的煎熬,家人的焦灼与社区的压力相伴而生。病患者在寻求治疗的路上,和社区发生的磕碰乃至冲突,都折射出社会基层治理的复杂。

好在更细致的防疫机制启动了,社会压力有所缓解。据武汉市公布数据,截至2月4日24时,武汉市开辟了132个集中隔离点,12571张床位,集中隔离各类人员5425人。医疗和生活服务也在悄然跟上。

在此之前,武汉改造包括国际会展中心在内的三处“方舱医院”,提供3800张床位,主要收治确诊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2月4日上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