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战疫:社会责任优先,可持续发展为本

疫情持续蔓延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社会责任为先,为战疫一线提供金融支援;此外,部分银行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调配资源布局下一阶段战疫。

疫情持续蔓延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社会责任为先,为战疫一线提供金融支援;此外,部分银行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调配资源布局下一阶段战疫。

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已从武汉蔓延至全国,第一季度经济已经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目前,疫情已经对餐饮、酒店、旅游、影视、运输等第三产业造成较大冲击;伴随疫情在全国持续蔓延,人员流动限制、贸易受阻等将对第二产业造成影响;此外,春耕时节已到,疫情还将会对第一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前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任务就是稳就业、稳经济。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离不开金融支持。

为确保金融服务畅通,支持各地疫情防控,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1月26日,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2月1日,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2月7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印发《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资金支持的紧急通知》。

在政策支持下,国有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华外资银行、大陆台资银行纷纷行动,立足金融属性,以高度社会责任感投入到抗疫战中。

从社会功能看银行业战“疫”的双重责任

银行金融机构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血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银行业通过资金流向配置,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人民幸福生活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传统社会责任理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过程中对其利益相关方应负的责任,包括公益慈善、劳工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公平运营、环境保护等方面。然而,从银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的社会功能看,银行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双重性:既要对利益相关方负责,又要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

具体来看,银行首先要承担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包括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员工发展与权益保护、以公益慈善促进社区发展等;其次,银行通过为利益相关方提供金融服务和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来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银行不仅要承担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责任,还要通过对社会资源尤其是金融资本进行合理配置,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图:银行、利益相关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者关系

具体到本次疫情防控,银行业一方面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战疫一线提供金融支援;另一方面,还要从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调整资金投放方向,关注数字化转型、不良率、风控等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

以社会责任为先,为战疫一线提供金融支援

1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通知,鼓励银行业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1月27日,中国银行业协会面向全体会员单位发出倡议书,动员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加大信贷支持、大力服务疫区客户、践行社会责任积极捐款捐物、做好安全防护等15条具体措施以优质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全面助力疫情防控。

(一)35家A股上市银行平均捐款超过2230万元。疫情发生以来,银行业积极捐款捐物。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月16日中午12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捐款19.8863亿元。经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统计,截至目前,35家A股上市银行捐款超过7.8亿元,平均捐款超过2230万元。

表:A股上市银行疫情捐款统计

(二)多管齐下保障资金需求。疫情发生后,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多管齐下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一是开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优化信贷审批流程,确保相关资金第一时间到达疫情地区及所需企业。如建设银行采取九项措施快批授信,对疫情防控授信需求坚持“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两优先原则,执行合规审查“一次性作业”;兴业银行建立跨境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依托兴业单证通、单一窗口等在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便捷高效保障医疗防护物资全球采购,使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跨境业务办理。二是强化疫情防控金融支持,主动加强与有关医院、医疗科研单位及企业的服务对接,积极满足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合理融资需求。如中国工商银行专门设立支持疫情防控专项基金20亿元,为抗击疫情相关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等支持。三是服务受困企业金融需求,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线下零售、餐饮、酒店、物流运输、旅游等行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创新金融形式满足其金融需求。如北京银行推出“京诚贷”,专门服务受疫情影响临时停业、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微企业,特别是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企业。

(三)减费让利与受困企业共渡难关。此次疫情也对银行业造成了影响与冲击,如网点业务量减少、中间业务收入减少、客户信用卡和房贷清偿能力下降等,对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流动性等带来压力。疫情发生后,银行业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相继推出专项方案,对疫情防控相关行业贷款执行最优惠利率。如农业银行对湖北省内普惠型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在现有利率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也出台了针对湖北省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贷款,在现行基础上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等措施。

除降低贷款利率外,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减免相关企业手续费用,如免收网上代发手续费、网银服务费及网银和企业App转账手续费,进一步降低疫情地区企业生产成本。如民生银行减免了公共交通、公立医院、物流、三农产业等疫区及与疫情相关行业的网络支付特约商户的第一季度手续费;工银租赁对疫情防控相关单位租赁的高端大型医疗设备,免收首年租金;建设银行对在建信住房租房的疫情防控相关人员疫情期间一律免收房租。

立足可持续发展,布局下阶段战疫

自1月23日武汉封城以来,各地相继加强人员流动管控,已有近一个月时间。这期间,疫情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家信心都产生了明显影响。为重启正常生产经营,提振企业家信心,缓解流动性压力,稳定就业,需要银行金融机构重新思考如何调配金融资本,助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局。

(一)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小微企业是市场活力的源泉。首先,中小微企业数量多、覆盖面广,吸纳就业人员多,对稳就业、保收入、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其次,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之一,在推动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科技部数据统计,截至 2018 年年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8.1 万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 13 万家,占比超过 70%。但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抗压能力相对较低。因此,为受到疫情冲击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银行业纷纷出台专项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如华夏银行杭州分行推出了普惠金融十项服务措施,包括开辟绿色服务通道、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推出“复工贷”专项产品等;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推出《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共渡疫情难关的十二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对防疫领域企业及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浙商银行快速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六条”措施,涉及贷款宽限、主动续期、增加授信、绿色通道等方面,截至2月14日,浙商银行通过“信用通”产品已为近1500户存量小微企业提供了自动授信增加贷款额度。

表:疫情发生以来银行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政策

来源: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

(二)支持复工复产与春耕。2月 9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 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按照科学、合理、适度、管用的原则制定针对性措施,尽早恢复正常生产。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作为,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月11日中午12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信贷支持超过3490亿元。如工商银行在广东推出“复工贷”全线产品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2月10日全省陆续启动复工复产以来,累计为930家小微企业提供7.4亿元信贷资金支持。

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农时不等人,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保障夏粮丰收。为有效应对疫情对春耕备耕的影响,农业银行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全力保障疫区农副产品生产和春耕备耕农资供应信贷资金需求。截至2月11日,涉农贷款余额3.8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78亿元。此外,依托“农银惠农e贷”网络融资、“农银惠农e付”线上支付、“农银惠农e商”农村电商等三大线上业务,让“三农”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便捷办理贷款申请、还款续贷、支付结算、农资采买、农产品销售等业务。

(三)数字化转型确保金融服务“不打烊”。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共识。此次疫情对银行业数字化、线上化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现实要求。银保监会两次发文指出,“鼓励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要加强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的线上服务,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在此背景下,银行业纷纷升级线上服务能力,通过在线、远程等方式款速响应相关抗疫企业资金需求,保障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如平安银行推出“在家办”服务平台,实现线上化快速办理金融业务,足不出户就能通过平安口袋银行APP线上办理开户、转账、还款、投资、理财等多项金融服务。

中国邮储银行创新推出“居家客服”业务, 将传统银行客服由座席现场集中办公转变为集中办公与居家办公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的金融咨询服务。

招行信用卡全面打造在线功能,通过线上服务平台,用户可登陆掌上生活App办理业务,如查账还款、卡片申办、在线支付等;此外,手机电话、水电燃气和宽带网络等缴费功能可在掌上生活App轻松实现。

光大银行云缴费服务已涵盖全国17大类、220小类,包括7000余项各类生活缴费,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重点关注疫区缴费情况。

未来建议:平衡自身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截至2月19日,全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超过7.4万人,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如何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成为银行业的首要社会责任。但另一方面,疫情持续时间的延长将影响企业的还款能力,短期内造成银行资产质量下降,贷款逾期率、不良率上升,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更加明显。目前,银行业需要统筹考虑疫情防控、经济稳定、金融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有序恢复。因此,银行业下一阶段战疫需要统筹考虑自身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对银行业建议如下:

建议一:在快速响应金融服务的同时注意风险防控。疫情之下,业务在线化、金融服务响应要求快等对银行业贷前审查、风控能力等提出了挑战。建议银行业创新信贷审核模式,同时将优化制度流程与防控金融风险、担当社会责任与确保自身安全统一考虑。

建议二:加强贷后管理应对疫情“后风险”。一般情况下,银行的坏账风险暴露具有滞后性,在提供战疫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审核不严等情况。因此,下一阶段,建议银行业加强贷后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增加自身经营的稳定性。

建议三:真正将数字化转型落到实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绝大多数(86%)的银行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过渡阶段或者发展阶段。虽然大多数银行都已经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部分银行数字化转型依然面临跨部门协同、战略重视不足等问题。建议银行业借此次疫情契机,打通相关业务流程,真正构建起基于数据要素驱动的数字银行。

建议四:特殊时期做好金融诈骗的防范工作。在全国上下共同应对疫情的特殊时期,不法份子却通过电信诈骗、诈捐等形式发不义之财,如中国银行河北秦皇岛分行、长沙银行等破获了多起利用疫情进行诈骗的案件。因此,建议银行业在应对疫情的同时,通过业务培训、金融宣传、账户安全锁等手段,做好对各类诈骗的安全防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