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首个洪水红警如何拉响

早上8时,水位逼近283.59米警戒线。尹章文坐不住了,他抄起电话直接打到黄天称的手机上:“喂,这里是东溪站,水噌噌涨,情况很不好。”

红色警报,到底要不要升?紧要关头,领导最后咨询了一下黎春蕾这位老部下的意见。“我的意见是要升级。”黎春蕾回答说。

7月5日下午,欧小红告知商户,眼下还不能把货物搬运回来恢复营业,第三次洪峰正在路上,“不要灰心丧气,也千万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9日《南方周末》)

发自:重庆綦江

责任编辑:何海宁

东溪水文站站长尹章文在记录斜式水尺上的水位。 (受访者供图/图)

出太阳了。光线穿透岸头黄桷树,直射至“斜式水尺”,内沿一道白色胶漆粼粼闪闪。尹章文爬下河床,俯身端详标尺上的数字:280.13米。远低警戒线,他长舒一口气。

大水算是退却了。

这已是第二次洪峰过境。2020年7月5日中午,降雨戛然而止,阳光明媚、碧空如练,重庆市綦江区东溪水文站站长尹章文录下当日数据,扭头望了一眼测水位的“测井房”,只见一根混凝土圆柱,直挺挺插进水面,滚滚江水如黄龙吐舌,拍打筑基。在其上方,干泥巴于灰色柱杆表层刻下道道横杠。

尹章文仰起下巴,最高的一层黄泥,距离连接测井房的廊桥,只差一米来远。真够危险的,洪水来势汹汹,让人心有余悸。

2020年夏天,綦江流域重庆段全线遭遇有史以来最大洪水。6月22日,东溪水文站流速仪缆道的副缆被冲垮,下游五岔水文站最高水位达到205.85米,超过1998年洪水水位0.30米,破了建站以来水位纪录;7月1日的第二次洪峰,再次迫使綦江城区綦江两岸约十万群众紧急撤离。

洪水袭过重庆,当地水利部门发布历史上首个洪水红色预警。奔涌而下的波浪,连续两次漫过堤坝淹没路边建筑物,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预测,如此烈度的洪峰,应该还有三次。

“水噌噌涨,情况很不好”

到了汛期,每逢落雨,尹章文就会失眠。6月份以来,暴雨频频来袭,6月19日,綦江涨了一次水,很快落下来,可是雨没有停。到了6月21日,水位线又开始蠢蠢欲动。

尹章文“心里发毛,觉得不太对劲”,决定睡在站里。他2006年毕业就开始做水文监测员,驻扎在东溪镇已有14年之久。他说,根据2010年、2016年的经验,即便暂时退水,大雨仍然在下,地表含水量饱和,如若再度涨水,预示着,会有大事发生。

每隔两个小时,他勘验一次设备,6月22日凌晨2时许,雨量骤升,砸在窗户上啪啪作响。尹章文翻身起床,浏览了一页内部网“雨情系统”,整个重庆都在降水。这可不是好苗头,他随即掏出手机,给上下游另外两个监测站发微信,回复说,水都在涨。

凌晨4时许,水涨加快,尹章文通知同事,把人从镇上职工宿舍喊回来,守在监测室备勤。几十米的距离内,他往返于斜式水尺、测井房、流速仪缆道之间,每隔半个小时,做一次信息录入,把水位、流量、流速这些一手测量,报送给监测总站。全天算下来,一共走了两万多步。

不知不觉东方既白,尹章文瞥见,测井房水泥柱已被掩埋大半。早上8时,水位涨到281.26米高位,逼近283.59米警戒线。坐不住了,他抄起电话直接打到黄天称的手机上:“喂,这里是东溪站,水蹭蹭涨,情况很不好。”

5点来钟,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水情科副科长黄天称,打车从家回到单位,办公室里灯火通明,键盘声啪嗒啪嗒。黄天称投入战斗,重庆全境225个水文监测站、六千余个无人测雨点的信息、气象部门的报告,都要汇集于此。另外,系统里还储存着近八十年的水文数据、最近五百场降雨的资料,根据预报员需求,他要能够随时调出任意一组列表。

“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