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ESG信息披露趋势:环境信息披露未达社会期待

演讲嘉宾: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金融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孙烨

环境、社会与治理的概念加速在全球资本市场蔓延,随着A股加快对外互联互通,ESG在境内市场也得到广泛关注。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对A股ESG信息披露进行持续的追踪研究。

ESG评级分数逐年提升,头部公司起到引领作用

据我们统计,2019年以来A股约26%的公司披露独立的CSR/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沪深300报告披露率达到85%。我们对沪深300公司2015-2019年ESG实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公司ESG评级分数整体提升。以国内商道融绿ESG评级为例,2015年时,沪深300大部分公司还处于B-和C+级别,2019年评级在A-和B之间公司比例由21%上升到58%,C+及以下级别的公司由36%降到12%。头部公司对A股ESG引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美国和香港同步上市的公司表现更优。

传统治理指标披露率高,环境信息供给和需求差异最大

我们对比沪深300公司与国际同行具体指标披露情况,结果发现,公司传统治理指标披露率较高;社会指标披露良好;环境信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

由于A股公司治理一直都有明确的规则和严格的监管,所以传统治理指标披露率相对较高。但ESG治理指标,如董事会是否监管ESG、董事会ESG委员会设置等,披露率较低。

环境指标方面,由于目前A股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主要针对重大污染企业,所以整体看来,公司环境定量信息披露较少。但国际和国内监管部门、投资人以及公众对环境信息需求越来越高,环境信息是目前供给和需求差异最大的指标。

数据来源:妙盈科技

(2019年沪深300公司环境核心指标披露率) 

社会指标方面,沪深300公司披露较好、议题较多元,但是与国际指标相比,对公司政策制定和管理方式的描述较多,执行效果披露较少。 

披露议题日趋丰富,仍需加强高层重视

一些与国际投资人接触较多的公司,逐渐在披露议题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有更广泛的公司治理信息;对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源保护、绿色产品和研发等环境指标有了更多披露;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合规运营、健康与安全都有关注。

目前上市公司ESG管理中有三方面问题:一是仅仅聚焦报告层面,未将ESG纳入公司战略、风险识别体系中;二是高层重视不够,董事会审阅ESG报告,但较少参与ESG报告过程;三是与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ESG议题沟通不够通畅,议题选择不能与时俱进,也没有形成完善的披露框架。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