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貉之争到人貉之和

那也许并非是咬伤,“皮肤上除了一个擦痕外,没有牙印,没有撕裂伤,没有‘咬合’的痕迹”。那更像是一场遭遇——幼貉从草丛蹿出来,恰好与陈女士的脚踝打了个照面,惊慌逃窜中牙齿擦过了脚踝上的皮肤。

生活在城市生态系统里,貉也有觅食的能力,王放曾目睹过,貉会去河沟里捉小螃蟹、青蛙,去土里挖蚯蚓,在昏黄路灯下抓甲虫,与人类的接触大大降低。

(本文首发于2020年8月20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汪韬

貉的本性温和,也很怕人。 (王放/图)

很多人知道成语“一丘之貉”,但从未见过这种小动物。最近,在上海市西南方向的松江区,有居民发现晚上在小区里散步居然会偶遇貉,甚至产生冲突。

2020年7月7日晚,家住松江区米兰诺贵都小区的陈女士散步路过一片草丛,惊起一只貉,掠过她的脚踝。她发现脚上有抓伤和咬伤的痕迹,赶紧注射了狂犬疫苗。当她在小区微信群里向其他业主提醒貉的风险后,业主们纷纷投诉,希望把貉统统抓走。

貉像猫,但属于犬科。腿短这点却“无可奈何”地随了浣熊,也和浣熊一样眼睛外圈长着黑毛。貉并非最近才侵入城市,而是上海的原住民,也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东亚地区。

松江林业站曾透露,松江区约有70个小区出现过貉。只不过不像现在这么多,又往往躲着人类,所以大多数人并没有发现。忽然涌现的貉打哪儿来?貉会咬人甚至传播疫病吗?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人们宅家里,动物走上街头,人兽如何在城市里和谐共处,值得探讨。

“我就是想喂貉,我不喂它们吃什么呢?”

为了解决业主们的困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的团队被请来现场调查。团队一来就看见二十多只貉聚在一起,吊起了好奇心。

夜晚,二十多只抢食猫粮的貉,背后的白光是更多貉的眼睛。 (王放拍摄视频截图/图)

2019年起,貉就被王放团队选为研究城市野生动物的代表。除了分布广泛、能很好地适应城市环境、具有样本意义外,还因为给它们戴跟踪检测用的颈环、抽取血清时,温顺配合,研究能安全地展开。

所以“貉伤人”事件让王放感到困惑。他与欧洲、日本同行交流,起初的共识是,貉尤其是幼体貉很怕人,主动伤人不现实。

王放查看过陈女士的伤口,认为那也许并非是咬伤,“皮肤上除了一个擦痕外,没有牙印,没有撕裂伤,没有‘咬合’的痕迹”。那更像是一场遭遇——幼貉从草丛蹿出来,恰好与陈女士的脚踝打了个照面,惊慌逃窜中牙齿擦过了脚踝上的皮肤。王放调研过数百名松江各小区的业主,其中只有两例被貉“咬伤”,情形与陈女士差不多,是遭遇,而非貉主动攻击。

但在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忧虑仍在蔓延。米兰诺贵都业主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