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分流的“高中生”

此前多年,民办中学落后批次招生的困境与初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普通高中的向往,营造了一个供需相对平衡的教育市场。

多位长期研究职业教育的专家坦承,总体来看,普职比例大体相当有其合理性,但严格“一刀切”1:1有待商榷。

(本文首发于2020年10月29日《南方周末》)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19年12月5日,四川省华蓥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学生在设于车间的课堂里实训。 (视觉中国/图)

上了一年多没有学籍的民办普通高中后,“学籍”没能如校方承诺办下来,2020年国庆长假结束后,江苏省兴化市(泰州市代管)板桥高级中学38名学生被分流到了当地的不同职校。

当中将近一半去了一所职校的“普职融通”班,还上普高的课,冀望未来可以参加高考。有的学生回到了自己原本所在区,老老实实上职高。

他们被清退的原因是所在学校违规招生——学校超过教育局为其划定的招生计划招生,这违反了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1∶1分流的政策。

基于同样的原因,较早前的9月,在湖南怀化,约八百名民办高中新生在教育部门的清查中因未达当地今年的普高分数线,没有学籍,已被清退分流,多数转读各地职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江苏泰州首次出现类似情况。当地此前就有过因被清退学生过多,教育部门作出“妥协”,补办学籍的“通融”惯例。这让不少民办高中与家长心存侥幸。

然而“惯例”不再管用。近年来,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分流(职教分流)政策逐年收紧,违规招进民办中学的学生可能不再享有“破例”,违规招生的民办中学也可能面临停止招生风险。

此前多年,民办中学落后批次招生的困境与初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普通高中的向往,共同塑造了一个供需相对平衡的灰色教育市场。

江苏一位民办中学校长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对于给踩在普高分数线边缘的学生,‘打报告申请学籍’,当地教育局往往持默许态度。”南方周末记者此次采访的人士中,没人能说得清,过往这种默许,究竟是违反了教育公平的规则,抑或是给初中低分的学生一个机会。

更说不清的是,一个初中低分学生读职高学技术和读普高考大学,各自会有怎样的发展?这个疑问背后,蕴藏着传统升学机制乃至整个社会评价体系本应转变的一些固有观念。希望扭转固有观念亦是政策出发点,不过,表述相对模糊的指导性政策,落到一些地方却成了“一刀切”,学生、家长、学校乃至教育部门,都还来不及思考和选择。

“分数没过线”的学生

在泰兴,沈扬的孩子从板桥高中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姜堰区,上了一所美术学校,因为没有美术基础,重新从高一开始读。

退费事项则要复杂些,沈扬称,退还学生的费用目前由当地政府垫付,但标准不一,有的退了三万,有的退了一万,而沈扬只得到了承诺,可以免去孩子在美校的一半培养费。

9月24日,湖南家长刘方的女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