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大城市想要的“理想新市民”吗?
“理想新市民”,大意是这些城市希望吸引到异地培养的外来人口,迁入后又不占用本地的各种公共服务资源,诸如医疗、教育、社保乃至殡葬等等,留下各类账户中的余额“沉淀”下来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24日《南方周末》)
(图文无关)“理想新市民”,大意是这些城市希望吸引到异地培养的外来人口,迁入后又不占用本地的各种公共服务资源,诸如医疗、教育、社保乃至殡葬等等,留下各类账户中的余额“沉淀”下来。
新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明的“理想新市民”或许会成为下一个网络流行语。网络新名词的出现,源于网民对某些城市对外地人的各种政策的“吐槽”,大意是这些城市希望吸引到异地培养的外来人口,迁入后又不占用本地的各种公共服务资源,诸如医疗、教育、社保乃至殡葬等等,留下各类账户中的余额“沉淀”下来。
这是明显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表达,却也多少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随着各城吸引人才,落户门槛已经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但是部分城市“嫌贫爱富”的“精准设计”还是不少。其中固然有长期执行“等差式”的户籍制度留下了根深蒂固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