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县域纳入评价,义务教育“指挥棒”变不变?

对县域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有三条线,主线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就是从县教育局、市教育局,再到省教育厅、教育部这条线下的评价。另一条是,从县政府到市政府,再到省政府、国家政府的评价。第三条线是从家长、社会的角度评价。各方力量都站在自身立场去看问题,其中博弈,不言而喻。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0年8月30日,浙江宁波江北区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 (视觉中国/图)

浙江杭州凤凰小学的校长缪华良,已是第四年在校内实行“综合素质报告单”代替打分的评价改革。

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展示的“报告单”,细分为学业水平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四个部分,还辅以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分项等第评价表。

“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2021年3月18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下称《评价指南》)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出这项硬性要求。

《评价指南》是我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首个系统化的标准和依据。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倡导多年,但在实际推进中仍然不畅,以至于“鸡娃”和“内卷”现象成为社会近年高频讨论的话题。学生、家长、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党委政府都紧盯评价这根“指挥棒”,“指挥棒”改不改,直接影响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回应,此次制定《评价指南》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地方党委、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履行举办义务教育的职责,引导学校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评价指南》能否真正影响学校和学生的评价,成为教育界人士关注的话题。

 

直接影响在县域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指南》从学校、学生和县域三个层面,构成了一个指标体系。

要理解这套体系,可以回溯到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国家制定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

“对学生评价‘唯分数’,到了学校评价和县域评价就‘唯升学’。”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对南方周末记者直指目前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对于县域,《评价指南》提出“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不举办重点学校”“不公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汪亚纯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