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北大捐款10亿,中公教育是怎么做大的?

中公实控人李永新和母亲鲁忠芳以1420亿元的财富,位列全球教育行业的首富。

“新时代的年轻人‘不孝有三’——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事业单位)。”2019年北大超过75%的毕业生进入体制内。

中公内部把招录考试业务称为“金角”,学历提升业务是“银边”,职业技能培训则是“草肚皮”。

中公的“护城河”是强大的教研能力,以及对师资的高度集中管理和调配能力。

(本文首发于2021年04月01日《南方周末》)

发自:广州、北京

责任编辑:张玥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21年3月,中公教育创始人为北大捐款10亿,成为北大建校以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赠。 (ICphoto/图)

1999年,23岁的李永新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毕业。2021年3月,45岁的李永新给母校捐赠了10亿元,这是北大建校以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赠。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李永新是谁。据《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公教育(002607.SZ)实控人李永新和母亲鲁忠芳以1420亿元的财富,位列全球教育行业的首富,总榜排名第80位,远高于排名148位的好未来(TAL.NYSE)创始人张邦鑫,以及排名706位的新东方(09901.HK)创始人俞敏洪。

和好未来、新东方聚焦K12(学前至高中教育)培训不同,中公做的是职业培训,尤其是公务员考试培训。

李永新在2001年进军公考培训行业。官网显示,目前中公在全国31个省份、319个地市,共有1355家直营分部和学习中心,员工超4.1万名。李永新母子是第一、二大股东。

李永新低调,鲜少接受采访。不打算考公务员的人,对中公也没有太多了解。

有人说他们“闷声发大财”。据其财报,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74.39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13.21亿元,同比增长38%。毛利率高达58.71%。

也有人说他们是低调做事。2021年3月27日,是全国24省公务员招录笔试的日子,也是一个周六,一位中公员工在早上9点多回总部加班时发现,公司人还很少,而李永新已经在办公室工作了。

公考蓬勃

“二十多天的培训课,学费36000元,你说赚不赚钱?”去年报读了中公培训班的杨明反问南方周末记者。

他毕业于广东一所211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一年后辞职,备考公务员。最终考上了,但前后一共花了近6万元。

为什么这届年轻人花钱都要去考公务员了?杨明笑称,作为生于孔孟之乡的山东人,“新时代的年轻人‘不孝有三’——不考研、不考公、不考编(事业单位)。”

3月27日全国24省笔试当天,“公务员考试”登上微博热搜,目前该话题累计阅读量已达28亿。

疫情下不稳定的全球经济,外加近年来企业996、加班猝死、35岁被裁员等新闻不断,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挤入”体制内。

据《2019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当年北大超过75%的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2015年,这个比例才约为50%。

国家公务员局统计,2021年国考拟招2.57万人,但报名人数157.6万人,是近三年来的最高,平均招录比为61∶1,最热门岗位平均3334人竞争一席。

公考大军的壮大,也壮大着培训机构。国盛证券预测,2023年全国公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

据中公教育2018、2019年年报,招录考试业务(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营收占总营收的80%以上,是支柱业务。

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序列的考试培训占总营收降至52%,但据中公教育多位内部人员表示,这与中公近年来大力发展其他类型的培训有关,而主心骨仍是公考培训。

林雪在中公教育华南地区工作过五年,做过类似客服加销售岗的“学习规划师”,也做过上课的讲师。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公内部把公考培训等招录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