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地人才政策名称盘点:地方政府的取名学

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取名之道。

责任编辑:危昱萍

编者按:

3月31日,《唯一的城》发布《孔雀计划招才十年:深圳的海归还快乐吗?》一文。整理相关资料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各地人才计划频频撞名。

78城数据中,超三成地区以动物命名人才引进政策,其中“凤凰”“鲲鹏”“鸿鹄”等“中国风”名称“出镜”最多。另外,数字、河流、地名+“人才”的排列组合也是地方政府青睐的取名方式。

人才政策命名上,追求朗朗上口还是意蕴悠长,体现的是各地政府的城市形象传播逻辑。在城市形象传播愈发重要的当代,一个别具一格、特色明显的名字更容易让人记住。对城市而言,“里子”需要厚实,“包装”也很重要。

中国人很会取名。

“神舟”飞船载人上天,“嫦娥”探月、“玉兔”巡月;卫星导航曰“北斗”,量子计算机名为“九章”。

但中国人有时又不太会取名字。

80后、90后绕不开“伟”和“静”;在学校里喊一句“浩宇”“欣怡”,你会收获一大波00后、10后的“回头杀”。

不太会取名最为典型的事例,莫过于层出不穷的学者计划,可谓是“黄河辽河海河,河河有份;长江湘江闽江,江江冠名”。

当前各地搞得红红火火的人才引进计划,似乎也有类似倾向。

近日,唯城君搜集、梳理了全国78个地区的82个人才引进计划名字,发现各地人才计划频频撞名。孔雀凤凰与鲲鹏,神兽遍地;珠江浦江及海河,江河不息。

撞名似乎无可厚非。但对求贤若渴的城市来说,人才引进计划的名字若平平无奇,将削弱其在社交时代的传播度;反之,一个朗朗上口、独具特色的名字,可助推人才计划一炮而红,展现城市的创意与包容。

动物:凤凰最受青睐

“你在北京,我在南京,我们都是凤凰人才。”

地方政府部门似乎执著于使用神兽动物来命名人才政策。

在收集的数据里面,就有超过三成的地区以动物来命名人才引进政策。其中,“凤凰”“鲲鹏”“鸿鹄”等“中国风”名称“出镜率”最高。

国学典籍不乏神兽比喻人才的例子。

“卧龙凤雏得其一即可安天下”。《三国演义》里,最有才学的诸葛亮和庞统是龙和凤。这样的评语,被后来的网络小说《琅琊榜》所戏仿,改成一句“麒麟才子,得之即得天下。”而麒麟的典故则来自孔子。相传孔子著《春秋》时,麒麟出世而被捕杀,他痛哭而弃笔,有恨礼崩乐坏不识瑞兽之意。麒麟之才自然是经天纬地,需要慧眼识别的英才。

石麒麟(视觉中国/图)

《三国演义》还时常出现一句话:“良禽择木而栖,贤人择主而事。”这里的“良禽”指的是凤凰,“木”指的是梧桐树。《诗经·大雅·卷阿》中就有对凤凰习性的描述:“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比喻贤者洁身自爱,志求高远。后人也常用“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来借喻人才的引进。

在统计中,云南省昭通市、北京市朝阳区、南京市鼓楼区、珠海市高新区,这四个地区都不约而同地采用“凤凰计划”来命名其人才引进政策。此外“凤凰”还被多个地方政府搭配“英才”“梧桐”等来使用。

比之凤凰,另外两种飞禽“鲲鹏”和“鸿鹄”比喻志存高远之人,古人常以此自壮。“鲲鹏”典出《庄子·逍遥游》,许多中学生都背过这一段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般高远壮观的景象,犹如稀世英才睥睨万物的气概。诗人李白经常以鲲鹏自诩,极具豪放飘逸之能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民族英雄岳飞也表达了对做鲲鹏之才的愿望——岳飞,字鹏举,正是鲲鹏之举,鲲鹏之飞。

至于鸿鹄,最有名的是来自《史记》陈胜那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两千多年前基层人民成为顶尖人才的愿望。

从这些古代的典故看,地方政府将以国学韵味的词语命名人才政策,是对传统中华人才观的推崇和延续。

不过我们梳理发现,古代另一种寓意人才的动物并没有出现,这就是“千里马”。或许“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过于常见,反倒在命名的选项中落选。

在神兽之外,另外一些动物具有现代社会的美好寓意。

追溯最早一批人才引进政策,上海市雏鹰归巢计划以雏鹰来比喻留学回国回沪人员。再如上世纪90年代,许多媒体都以“孔雀东南飞”来描述人才涌入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这一现象。“孔雀东南飞”源自乐府诗,描绘的是焦仲卿和刘兰芝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至90年代已脱离本来的寓意。2011年,深圳以“孔雀”来命名当年开始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也就不难看出其延续当年“孔雀东南飞”盛景的期望。

在热闹的动物世界衬托之下,植物则略显无人问津。这是个有趣的现象,古代不乏有将梅、兰、菊等自比的例子,但这一“历史传统”目前并没有延续在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命名中。在收集到的样本中,具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的“梧桐”出现频率最高——这与凤凰的典故相呼应。

例外的是,广州市的“红棉计划”采用的则是广州市的市花——木棉花(又称为红棉)。从修辞上看,这更多是一种用当地常见的花卉标记地点的借代。

广州中山纪念堂木棉花 (石登江/摄)

数字、河流与地名:科学理性与地理标志的碰撞

与具有精神象征、意蕴悠长的取名相比,以数字命名的人才政策显得简单粗暴。在样本中可以看到,这类名称无一例外都是将政策目标浓缩为几个简单的数字。这样简化的思路,倒是符合人们对政策“朗朗上口、一目了然”传播特点的期待,可以最简明概要地将计划的大纲和人才数量需求展现出来。

譬如长沙市的“3635”计划,目标是引进500名人才,其中包括领军人才50名左右,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100名左右,专业技术骨干人才350名。

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曾说过:“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谷地,就向哪里汇聚。”

通过筛选人才计划名也可以发现,人才计划离不开“人才”,而哺育人才也离不开这一条条的河流。河流,不仅仅深受“学者”们的青睐,也是制定人才计划名字时的“心头好”。

这既是一种标记地点的借代修辞,又寓意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连绵不绝的江河之水,不仅有汇流人才之寓意,同时预示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江河上,有广州的“珠江人才计划”、上海的“浦江人才计划”,也有天津“海河英才”计划。而在湖畔上,无锡市的“太湖计划”也让人印象深刻。

上海黄浦江夜景 (新华社/图)

天津海河 (新华社/图)

江河湖海自古是国人寻找地域文化的心灵坐标,城市也借这个美好的寓意期盼着人才如泉水般喷涌汇入,汇成大江大河。

好听的名字千篇一律,特别的名字万里挑一。可以如前面般,将人才比喻为腾飞的凤凰,奔腾的川河。

但是,这样撞名字的概率又大大地增加了。因此,更多地区在拟定人才引进政策的名字时,都会往里面再添一点地方特色。毕竟,于不少地区而言,地区特色才是它们最大的关注度。

这里面,有以地方谚语为标记的,如:一个全年“四季如春”的城市正盼君来,昆明的“春城计划”让人春心荡漾。也有以当地著名景点为标记的,如湖北省十堰市的“武当人才支持计划”。

除了地方特色,在修辞手法上也是各具特色。比如吉林省长春市的“长白慧谷”英才计划中的长白慧谷,既包含了地名长春,同时也将吉林长白山美誉为智慧汇集之地。

长白山主峰 (新华社/图)

再比如一些以当地著名产业为标记的。有着长达三千多年青铜冶炼史,被誉为“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的湖北省大冶市,在人才引进计划的命名上就凸显了产业的优势,将人才引进计划命名为“铜都英才”计划。

无独有偶,被誉为“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的辽宁省鞍山市,在命名时也采用了相似的办法,将其人才引进计划命名为“钢都英才”计划。通过名字,更直观地将其城市经济支柱以及面貌展示在大众面前。

同时,我们在盘点中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因武侯祠而得名的“三国圣地”成都市武侯区以“诸葛人才”作为人才引进计划名称。与此同时,一千多公里之外的著名历史古迹,刘备“三顾茅庐”所在地河南省南阳市也开展了“诸葛英才计划”。这两个地区,在历史上因为“诸葛亮”而相关联;在新时代,同样也盼望着“诸葛亮型”人才汇聚于此,再创辉煌。

成都武侯祠 (新华社/图)

此外,有更多地区的人才政策名字更加直接,比如深圳市福田区的福田英才、浙江义乌市的义乌英才等。

相比起这种“简单粗暴”的命名,一些地区显然对人才政策的名称更加慎重,在制定相关政策名字的时候集聚民意、共谋发展。例如,浙江省舟山市的“舟创未来”海纳计划、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鲲鹏计划”都是通过向社会征集而得。

在城市形象传播愈发重要的当代,如何吸引人才汇入,除了“里子”足够厚实,“包装”也显得愈发重要。一个朗朗上口的人才政策名字,不仅可以让人过目难忘,还可以从繁杂的网络信息中“突围而出”,助地区成为当代的人才高地。

(可视化:张茜仪 李紫茵)

网络编辑:邓丽萍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