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阅读障碍研究专家:孩子有阅读障碍,应该怎么办?

“我们的口头语言技能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得到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有一个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使得我们的大脑能够从与他人的互动中,抽象出语言的基本元素(词汇)和构成规律(语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会听和说是人类很基本的能力。但是文字就不太一样了,文字的历史太短了,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可能还没有让每个人都准备好足够特异性的脑区来负责这个功能”

“只要他们练习得足够多,总有一天是可以学会的。从我们以前做的实验来看,我们教孩子少量的东西很多次,比如教他们4~6个符号的读音,经过十次、八次的重复学习,这些孩子是可以学会的,一旦他们真正学会了,他们遗忘的比例并不比普通人高。他们的问题是在于建立心理词典的阶段,而一旦建立好之后,不会轻易忘记。”

责任编辑:邢人俨

阅读障碍是一种先天基因导致的大脑功能轻微失调。在中国,大约5-8%的适龄儿童患有阅读障碍,人数可达上千万。图为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剧照。 (资料图/图)

关于阅读障碍,现有的研究仍有许多未解的疑团,它的成因有多种理论解释,孩子表现出的症状也可能各不相同。

汉语阅读障碍从1980年代才被首次报告。在中国,大约5-8%的适龄儿童患有阅读障碍。他们眼中看到的文字似乎挤成一堆,可能会闪烁不定,认字时看漏看错,写字增减笔画、颠倒部件。由于先天大脑功能轻微失调,这些孩子很难学会识别和书写字词。

舒华是汉语阅读障碍最早、最权威的研究者之一,也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一直致力于阅读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李虹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从2016年起帮助了一些阅读障碍家庭,为他们提供干预和建议。

她们为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担任专家顾问,希望将阅读障碍的概念向社会普及。2021年3月,二位学者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

“阅读就是很难习得的”

南方周末:汉语阅读障碍研究的历史还很短,最初是怎么发现的?

舒华:以前人们认为汉语是没有阅读障碍的,认为汉字就是画,把一幅画记下来不可能有什么阅读障碍。拼音文字中的阅读障碍主要是语音的问题,要把一个字母和一个读音对应起来,如果对应不起来,看着词就不会读。1980年代初,我记得我的导师到美国去访问,曾经有教授站起来问她,中国有没有阅读障碍?导师就说,我们还没有做过系统的研究,现在还不能回答你。那时候还特别早,我们很想把这个研究做出来,能够跟国际交流。

英语阅读障碍的发现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国际上阅读障碍研究非常热,是非常前沿的一个学科,它有很多应用的价值。国外的人口不像中国这么多,优秀的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庞大的人群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发展,对社会是很大的浪费,所以他们投入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阅读障碍问题。

汉语最早是1982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个教授做了一项跨文化研究,对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这三个地方使用三种语言文字的儿童做了研究,发现阅读障碍的比例是类似的。从他开始,汉语被发现是有阅读障碍的。

南方周末:学界估计国内5-8%的学龄儿童有阅读障碍,这个比例是如何得出的?

舒华:我们最早做了很多大型研究,八百、九百、后来又做两千人,从这里筛出来符合阅读障碍标准的大概占多少;然后我们又从另外一端来做,班级的老师给我们推荐一些阅读有困难的孩子,我们拿做好的标准去筛查,有些孩子阅读差是跟情绪、动机有关,这也不算阅读障碍。根据老师的推荐,我们筛查出阅读障碍的孩子,反过去再看他们是从多少个孩子里挑出来的,那个比例是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