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碳中和 | 帝斯曼中国周涛:利义并举是企业成熟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象跳舞”的难点在于,昨日的成功会成为今日转型的掣肘。变革对于老牌企业而言尤为困难。自二十年前起,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逐步转向更可持续、更绿色的产品领域,从此走上了一条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帝斯曼中国总裁周涛认为,这条在当初看来“少有人走的路”,已经越来越成为商业发展的共识。

14年间,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榜单上都有一家“煤矿公司”:荷兰国有煤矿公司(DutchStateMines),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这家有119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在21世纪初,迈向百岁辉煌之际开始实施“大象跳舞”的华丽转身,一步步走入维生素、材料等精细化工领域,脱胎换骨地实现了可持续业务改造。

如今人们餐桌上的面包、牛奶、麦片中,梳妆台的护肤、美发、防晒品里,牧场里的动物饲料、营养素中,都可能含有帝斯曼的产品元素,而它们的“含绿量”也是行业领先的。

走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帝斯曼全球销售额超过779亿人民币(约100亿欧元),连续14年领跑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材料行业,其中有7年名列榜首,可持续创新产品占每年销售额的21%。企业已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标杆。

帝斯曼中国总裁周涛认为,二十年前帝斯曼作出“大换血”的决定时,或许理解者寡;但是今天,可持续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并实践,盈利同时实现环境、社会效益的共赢已成为企业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我们一直认为,一家企业不论多么成功,如果生存在一个不成功的社区,它也是失败的。”帝斯曼成功的秘诀在于对可持续发展一以贯之的坚守和创新。

将每个人的业绩考核与可持续目标挂钩

南方周末:帝斯曼集团确立了在营养与健康、气候与能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是如何制定目标并落实的?

周涛:宏观层面上,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运营,确立了包括零饥饿、良好健康福祉、气候行动等五项与自身业务高度相关的目标。每一年可持续管理部门会制定宏观的目标,在战略制定、投资组合、对外沟通、内部管理等方面强调可持续要求。在中微观层面,根据集团的宏观目标,各业务板块将指标落实到各个厂区、部门和个人。从CEO到一线员工,每个人的业绩考核都会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挂钩。

有两项指标与应对气候变化高度相关:一是以2016年为基准年,集团2030年碳排放绝对值减少30%;一是2030年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要达到75%。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开展了诸多创新尝试。如在2015年,我们根据市场和碳交易情况,制定了“内部碳价”,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投资决策,计算项目的碳成本,目前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价格为50欧元,促进低碳投资。2018年,我们与银行签订了一项10亿欧元的循环信贷项目,将应付利率与我们的温室气体减排挂钩,强化公司运营的绿色可持续。

帝斯曼中国有26家工厂,员工数占全球约23%,对实现目标也非常关键。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行动:

首先是检视可以提升能源效率的生产运营环节,将环境要求落实到各个厂区,以具体的指标为抓手来降碳。其次,在外购电力中尽可能寻找更多清洁能源。通过投资、合作,推动清洁能源上网。例如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在上海安装风力发电机,在一些地区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推动厂区绿色用电。第三是结合上下游供应商,在原料采购、技术研发、研讨交流等环节,通过考核或者指导,提升供应链的绿色程度。

南方周末:帝斯曼中国是否也会开展“内部碳价”相关创新探索?

周涛:我们目前在中国市场没有碳定价,但是内部做项目会实施碳核算,有计划拓展更多的降碳手段。开展碳定价工作需要制定行业通用的衡量标准,指引市场上的碳交易。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统一标准尚未建立,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们看到“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未来五年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少城市开发区为低碳企业提供了更多优惠条件,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也推动我们去做更多减碳探索。

始终扎根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来创新

南方周末:动物养殖是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为了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帝斯曼研发了哪些创新产品?

周涛:动物是人类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口增长,动物蛋白需求增加,对环境也造成大量负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的解决方案,为人们提供足够的动物蛋白,同时降低畜牧生产带来的环境成本。

2020年我们发起了一项名为“我们坐言起行”的战略举措,旨在为全球的动物蛋白生产工序带来变革,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战略包括六个方面:

  • 帮助克服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 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 减少动物的环境排放
  • 减少对海洋资源的依赖
  • 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的同时提高食物品质
  • 改善动物的终生生产性能

以减少动物的环境排放为例。动物排放气体主要为甲烷,是比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更严重的气体。奶牛打嗝可排放大量甲烷气体,一头奶牛每年的排放量相当于三吨二氧化碳。对此,我们研发了一种用于奶牛等反刍动物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抑制瘤胃中催化甲烷的酶,可降低动物肠内甲烷排放量约30%,这种饲料添加剂一旦进入身体便会立即生效,并且可以在奶牛的消化系统中自然分解,对奶牛没有任何后续影响。饲料添加剂能够显著、及时地减少肉类、奶类和奶制品的环境足迹。

再以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为例。我们发现鸡蛋在送往餐桌之前经过多重工序,孵化、采集、包装、运送过程中都会造成碰撞和损坏。对此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营养素,鸡食用后,可以让蛋壳更加坚硬。可以大量减少鸡蛋生产加工环节的浪费。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们产品研发的方向,不止于动物养殖环节,在材料板块、人类营养板块,我们都力求扎根于行业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为价值链带来更多的可持续效益。

利义并举成为企业成熟发展的必要条件

南方周末:创新需要成本,企业应该如何在降低成本同时研发绿色环保产品?

周涛: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并不意味着增加企业负担或少赚钱。帝斯曼最早从一个煤矿公司到石油化工品企业,再转型到现在营养、材料的轻化工企业,得益于我们能够直面可持续发展问题去创新。

二十年前,帝斯曼在销售额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决心将与石油相关的主营业务全部出售,从高度资源依赖型业务转向创新驱动的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业务。这在当时引起不小的震动,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的盈利模式,转向市场需求导向、环境导向的产品开发模式,更关注行业需求和可持续价值。

脱胎换骨的变革后,我们迎来了十多年的持续增长,证明了当时决策的正确。这种选择在当时也许不是主流,但今天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亲身实践,以及ESG投资、绿色金融等兴起,实现盈利的同时为社会、环境作出贡献,已越来越成为企业成熟发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通过帝斯曼的财报可以看出,虽然我们一直在致力于研发环保产品,参与应对营养不良、食品短缺等社会问题,但我们的业务不会因此有所损伤,相反为上下游合作伙伴带来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年销售收入中至少有20%直接来自可持续创新,这不论对客户、终端用户,还是我们自己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一直认为,一家企业不论多么成功,如果生存在一个不成功的社区,它也是失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政府、企业、行业上下共同调动智慧和想象力去解决,最终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南方周末:对一些客户来说,市场上的绿色创新产品价格比普通产品高,他们还是更愿意选择低价产品,帝斯曼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周涛:环保产品被市场逐渐接受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的做法就是寻找特定的客户来推广产品。这些客户的终端用户有较强的绿色诉求,或者自己也有这方面的理念和要求。我们便与他们一起,开展宣传或者研发合作,促进绿色产品在行业的推广和应用。当接受的客户越来越多,就可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让对成本较敏感的客户也能够做出一个相对舒服的选择。

企业带动和市场接受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国“3060”碳目标的提出,也会加速各行各业绿色化的进程,矛盾虽然存在,但绿色产品仍是大势所趋。

言行一致、一以贯之

南方周末:对于那些刚开始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企业,帝斯曼有何建议?

周涛:首先,公司愿景和规划、领导人的理念非常重要。一切自上而下开始,公司领导者需要在可持续议题上保持坚定、言行一致,即便面临业务波动压力、外部质疑也应该把它当作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越早朝这个方面去努力,越有机会得到好的发展。

其次,在开始盈利的同时,就需要考虑环境影响、供应链影响等,从力所能及的小领域开始实践,一步步慢慢转变。原地不动的风险巨大,企业需要有危机感,逐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产品研发、设计、市场推广等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持久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需要以目标为抓手进行管理。从企业战略、部门管理、员工考核等方面将可持续目标融入,从小事做起,落实到日常工作的具体行动中。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