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碳中和 | 安踏集团李玲:发挥“采购杠杆”作用,带动行业迈向碳中和

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品牌企业要主动发挥自身影响力,担当供应链管理责任,积极协调上下游合作伙伴加强环境管理,为他们开展减排活动提供支持,从而带动行业迈向碳中和。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消费大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行业规模,决定了行业迈向碳中和面临众多挑战,不能一蹴而就。

在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看来,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国家和行业层面给出碳达峰路线的指导和要求,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促进形成追求环保的消费风尚。然而,在当前运动服装消费中,款式设计、产品价格、明星代言等都是重要的因素,相对而言,环保因素的占比仍然很小。

但是,也应该看到,年轻一代的环保消费理念正在形成。

在过去几年,安踏一方面发挥品牌商的“采购杠杆”作用,激励供应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和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环保产品,供消费者选择。五年来,尽管由于规模持续增长带来了能耗总量的增加,但自开展碳足迹管理以来,安踏的碳强度持续降低。

持续降低碳强度

南方周末:2020年安踏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达成合作,表示将共同开发和推广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创新解决方案。安踏将为此做出哪些努力?

李玲:2020年安踏与WWF达成合作,就是要在环境领域开展更加系统深入的项目,我们确立了供应商环境管理改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开发环保可持续产品三个核心领域。双方将共同推广纺织工厂评估和改进系统(FAIS);共同开发和推广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分享、交流纺织行业内不同利益方的最佳实践,实现更好的供应链管理和全行业的协同行动,最终达到促进纺织工厂绿色转型的目的。

具体的目标是:参与并持续改进至少3000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供应商的水、能源利用、废弃物排放和供应链管理;实现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0%;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2.5%;主要水污染物(COD、氨、氮)总排放量累计减少15%;以此减少纺织行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削减淡水、气候和生态系统足迹。

南方周末:安踏从2015年开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碳足迹管理,截至目前安踏在碳管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玲:安踏是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的,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在探索作为一家公众公司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毫无疑问,环境保护是很重要的方面。从2015年开始,安踏集团通过发布ESG(环境、社会和管治)报告对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表现进行披露,接受监督,持续改进。五年来,安踏的碳强度连年递减,截至2019年底累计减少了44.6%。同时,安踏集团非常重视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循环利用,倡导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我们已经连续两年没有使用煤,持续减低天然气的用量,进一步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激励供应商重视环保

南方周末:安踏在建设绿色供应链方面开展了哪些关键行动?

李玲:作为企业公民,安踏集团生产的每一件产品,研发的每一项创新,无不围绕着一个目标:以更小的影响,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效益不断提升的同时,我们引进国际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拓展至供应商管理,延展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全环节。

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安踏集团就将环保因素考虑在内,努力拓展新型环保物料的使用,不断改善产品设计工序工艺,提高产品的能效,减少碳排放。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持续进行碳足迹管理、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化学物质管理、废弃物管理。

着力构建绿色储运体系,在提升仓储、物流基础能力和运营能力上不断努力,争取以更轻更标准化的包装、更短更精准的运输减少产品储运过程中消耗的燃料;物流中心的全面投入使用为物流过程及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方案。

制定《标准营运手册》,帮助门店在销售营运过程中有据可循。通过明确规定营运电灯的流明度,减低旗下店铺对该社区造成光污染,合理优化鞋盒的大小,希望通过更准确的体积大小,减少浪费纸质材料。特别强调优化购物袋配送模式,帮助改善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避免资源浪费。

南方周末:安踏为环境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供应商提供了哪些支持?

李玲:安踏的生产链条上有很多合作伙伴,我们致力监管供应商的表现,确保他们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遵循适用的准则,符合法律的要求,与我们一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供应商在环境方面的带动,安踏首先是发挥品牌商的“采购杠杆”作用,激励供应商重视环境保护。

相对而言,一级供应商的环境管理做得较好,彼此之间很容易就环境要求达成共识,中小规模的供应商就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我们每年召开的供应商大会上,针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宣导也是重要内容。

南方周末:安踏在引导绿色消费方面做出了哪些创新尝试?

李玲:安踏每年在零售端要卖掉一亿多件衣服、七千万双鞋,我们在全国有一万多家门店,因此在消费端倡导绿色消费,和消费者共同开展环境行动是我们的重要实践。

我们希望通过市场端的绿色消费宣传教育,培养更可持续的消费行为。从全社会的消费偏好看,绿色环保正在成为重要的消费选择。消费者不仅仅关心产品品质,也开始重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友好。在这一趋势下,安踏集团推出更多环境友好产品,并围绕产品以多样化的方式影响消费者。比如安踏从年轻人喜欢的“霸道”IP入手,推出了安踏首款用可降解或可回收材质制作的环保鞋,将环保理念融入产品设计、生产、研发和制造的过程中,让消费者穿得好看的同时得到环保生活理念的熏陶。

目前安踏已经推出环保纤维面料服装累计1800万件,无氟防水面料服装累计400万件,有机棉面料服装累计293万件。“唤能科技”环保系列回收了940万个废弃塑料瓶,减少自然界的塑料污染;咖啡纱系列回收使用咖啡渣约100吨,为实现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除了产品之外,安踏在门店和包装设计上强化环保元素,推动减少过度包装,塑料包装袋由PE(聚乙烯)材料逐步转为100%可再生循环LDPE(低密度聚乙烯)环保材料,同时将探讨取消或减少塑料包装使用,纸包装采用符合认证的可再生环保纸张,通过门店店员鼓励消费者循环使用购物袋等措施。

引导环保消费潮流

南方周末:纺织服装行业迈向碳中和面临哪些突出挑战?

李玲:首先我们还是要直面行业特性。中国是纺织品生产消费大国,市场需求和行业规模都很大,纺织服装行业天然对环境存在影响,这就决定了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进度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快,但行动又迫在眉睫,因此就需要国家或行业层面设置科学的减排路线和目标。

其次,从供给侧看,旗帜鲜明、广泛开展环保产品开发设计销售的企业还是少数,没有更多的品牌加入环保行列,就很难形成行业的环保风尚。

第三,从消费侧看,尽管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但还远没有到普遍愿意为“环保”“社会责任”等支付溢价的程度。需求和供给是个相互促进的循环,没有消费者的参与,企业端的动力也不会持久。

另外,环保话题也需要“破圈”,这就需要发挥媒体公共教育的功能,把一些专业的概念、知识通俗化,让公众更好地理解。

南方周末:你对纺织服装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实践有哪些建议?

李玲:第一,最好能有系统的顶层设计,就是从一开始就将减排目标和策略纳入企业运营管理的整体战略中,以便持续跟进和修订。2020年安踏集团对过去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理念和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建立以“MOVE”为核心的社会责任管理策略框架,明确卓越管理(Management)、更优品质(Optimization)、价值共创(Value)、美好体验(Experience)四大重点行动领域,环境友好实践就是我们价值共创的重要内容。

第二,从披露自身的环境信息着手,对企业生产运营环节的碳足迹进行准确的识别,通过披露进行公开的承诺和改进。

第三,在销售和品牌传播中,有意识地把环保作为和年轻消费者沟通的重要话题。我们看到Z世代的年轻人对爱国、环保等价值观还是很看重的,因此企业和媒体是可以进行有效引导的。消费和生产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我们希望环保成为潮流,而且我也相信一定会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