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国到转轨:波兰的坎坷历程

波兰剧变的主力是独立工会运动,团结工会所代表的产业工人组织程度高,而且作为工会运动天然具有强大的工联主义倾向。

责任编辑:戴志勇

1993年大选使左派看到:原来民主并不可怕,只要尊重民意,靠票箱掌权比靠枪杆子掌权心里踏实得多。

波兰剧变的主力是独立工会运动,团结工会所代表的产业工人组织程度高,而且作为工会运动天然具有强大的工联主义倾向。

德苏“第四次瓜分波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革命、德奥战败使波兰的三个宗主国先后崩溃,根据凡尔赛条约,东欧一大批国家纷纷独立,被瓜分长达123年的波兰宣告光复。被 称为“波兰拿破仑”的社会党人毕苏斯基从德国监狱回国当选为国家元首。1920年苏波战争爆发,托洛茨基领导的苏俄红军直逼华沙城下,被毕苏斯基领导的“ 民族军”重创,同年波苏签定“里加和约”,历史上属于波兰的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今乌克兰西部的里沃夫等5州)重归波兰。但波苏关系一直不好。

同时波兰与西邻德国也因“但泽走廊”等历史悬案关系紧张。但泽即今天波兰的波罗的海港口格但斯克,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波兰复国,凡尔赛条约规 定旧普鲁士所属波罗的海沿岸大部分地区仍归德国,而波兰有一条狭长的领土通向波罗的海,使波兰拥有出海口。由于这条“走廊”末端的海岸线很短而且无良港, 又规定走廊东边的但泽为自由港,虽为德国城市,但由国联治理,波兰可以使用港口。这样的安排使波、德都不满。对波兰来说她的出海问题并未解决,对德国来说 这条“走廊”把德国领土切成两半,走廊以东的普鲁士成了与其余国土不相连的“飞地”,而且但泽由国联治理,德国视为“失地”,波兰却觉得使用仍不便。再加 上国际政治中的其他背景,双方矛盾加剧。纳粹在德国上台后,更利用这些矛盾煽动民族情绪,要以波兰作为突破口来推翻凡尔赛体系、为上次战败“复仇”、建立 纳粹称霸的世界秩序。这最终导致了对波发动战争。

由于苏联也对波兰怀恨,战前的1939年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就搞了个秘密议定书,确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利益范围。苏联同意德国占领波兰, 德国也认可苏联从波兰手里“收复”西白俄罗斯与西乌克兰(即当时的“东波兰”)。现在这被认为是两国“第四次瓜分波兰”。1939年9月1日,希特勒以闪 电战进攻波兰,波兰军队抵挡不住向东撤,9月17日苏联军队从背后又捅一刀,不宣而战攻入波兰东部,击溃了猝不及防的东撤波军。在苏德两强的夹击下,弱小 的波兰很快战败,十余万军队向苏联投降,没有执行投降令的军队退入罗马尼亚和立陶宛。

瓦文萨在演讲 资料图

波兰团结工会纪念碑 资料图

卡廷森林惨案

被苏联人俘虏的波兰军官被编成146个战俘营,从1940年3月起,总共送走了15131人。此后苏联对外声称,俘虏营已被取消,允许波兰战俘回国,还向他们发了通知。从此以后这些人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波兰方面两次要人,斯大林都说所有的人都释放了。1943年,德军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发现了八个埋葬着万名波兰军官尸体的大坟场。这个 悬案一直到苏东剧变以后才揭晓:卡廷森林的集体屠杀是根据斯大林下达的绝密指令执行的,当时苏联的政治局委员们还在指令上签了字以示集体负责。文件公布 后,1990年4月13日塔斯社发表声明,正式承认这1.5万波兰军官是被苏联内务部杀害的,还说这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卡 廷事件之谜终于真相大白。华沙起义悲情遗恨

另一件挫伤波俄民族情感的是华沙起义。1944年6月苏联红军发动夏季反攻,7月30日苏军打到离华沙市中心仅6公里的维斯瓦河东岸。苏军在此广播号召波兰人民起义,并答应给予支援。于是“国家军”揭竿而起,当时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发动起义主要是相信苏联人会支援。

不料此时斯大林却借口华沙起义是“冒险行动”拒绝支援,反而在河对岸停止了攻势。只有一支由苏军中波兰人组成的小部队实在看不下去,擅自渡河去支援 同胞,结果几乎全部牺牲。苏军不仅不支援起义,盟军从英国给起义军空投补给希望使用苏占区机场,也被断然拒绝。致使盟军只能从西线横穿整个德国远距离空 投,代价惨重而且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其实,斯大林是暗中敌视亲西方的波兰流亡政府。战前波苏有宿怨,尽管这时双方已成为反法西斯盟友,但是当波兰即将成 为囊中之物时,斯大林是不允许流亡政府东山再起的。借德国人之手消灭流亡政府的地下力量以便扶植新的共产党政府是他的如意算盘。

到最后起义坚持了63天,终于弹尽粮绝伤亡殆尽。当时华沙城内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牺牲者。起义失败以后有35万人被送到德国做苦工,1.2万人在奥斯 威辛被处死。华沙起义的幸存者后来在苏联控制时期还受到迫害,因为苏联人说起义是“资产阶级流亡政府”的阴谋,他们想抢夺苏军的胜利果实。但就连波兰统一 工人党政府中的很多人对这种说法也极为不满,到1960年代以后,华沙起义才逐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