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外国的躺平主义

责任编辑:朱又可

(IC photo/图)

最近常看到“躺平”一说。这是年轻人中的一种新兴文化,指的是寻求低欲望生活,不买车买房,不结婚生子。此说据称来自一位名叫骆华忠的“躺平学大师”。他不上班,一天只吃两顿饭,每月花销两百多,收入来源是每年一两个月去横店当群演,扮死尸,业绩衡量指标是躺平。这个说法被主动放弃竞争的“佛系青年”们所追捧,逐渐发展为“躺平学”“躺平主义”。

这种思潮的出现,是竞争太强烈,让人不堪重负,心生厌烦而选择逃避,还是一种生活的选择?其他文化中有没有这种类似的情况?作为翻译,我在想,有没有英文的对应词?还没想到。只是想有的人追求成功,过上wine and dine的生活,最后die,有的人是lie and die。

用老一辈的话来说,躺平是不思进取。但在躺平的人看来,进取到底有什么意义?人或者是混社会,或者是开公司,或者是去打工,最终不免一死。

躺平主义哲学在传说中是屡见不鲜的。大家可能熟悉商人和渔夫的故事。商人在海边看到渔夫抓到了鱼,然后休息。便问他不打鱼的时候干嘛。渔夫说他每天一大早起床,出海捕鱼,然后回去,和孩子们一起玩。下午睡午觉。傍晚,他会和伙伴们去村子里喝一杯。商人说他可以帮助策划,让他扩大再生产,挣大钱,实现财务自由。

然后呢?渔夫问。

商人说:“你就可以想睡就睡,想玩就玩了。”

渔夫说:我现在不已经是这样了吗?渔夫实现了无财务自由。

像这样“不思进取”的渔夫何其多也!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三天打鱼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