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泰斗许渊冲逝世,享年100岁

2021年6月17日,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距离本刊记者上一次报道许老,又过去了几载。这几年里,他摘得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奖,到达一生荣誉的巅峰,又经受了翻译风格与质量被质疑的风波;照料他大半辈子的妻子照君三年前离世,留下他形单影只。但所有这些,都不曾影响他对翻译事业的钟爱与反复体味。

就在今年上半年,他接受同行拜访时,依然还在畅春园家中电脑前翻译亨利·詹姆斯,并计划要翻译英美现代作家;依然如那年获“北极光”奖时的模样:声音响亮,表达激烈,身上满溢着异于常人的自信——或者说自傲。

他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出版译著150余本,涵盖中英、英中、中法、法中4种类型,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对生活别无所求,在翻译上却极为较真。对美的孜孜以求,对“意译”和古诗英译押韵的执念,性格上的争强好胜,令许渊冲独树一帜,也因而饱受争议。翻译,既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成为他解决个人问题与看待世界的工具和方法。

93岁时,许渊冲自认尚处在“功利与道德境界之间”。如今,在另一个世界里,他是否已达成所愿,跨越自然境界,抵达天地境界?

本文首发于2014年 南方人物周刊

“杨振宁是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我是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

93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

2014年8月22日,外文局礼堂,中国翻译协会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和他年龄相仿的昔日西南联大同窗杨振宁和王希季皆到场祝贺。

因为前两年动过手术,许渊冲上台时步伐较慢,耳力也不算好。但只要一开腔,就有震撼性的“音效”。

“他不是因为耳朵不好才大嗓门,他大学一年级嗓门就这么大了!”杨振宁说,“我们3个人分别在文学院、理学院和工学院,并不太熟。那时候我们就有很大分别,我和王希季活动范围小,许渊冲就不一样,他很活跃。西南联大当时的漂亮女孩儿,他都追过!”

坐在舞台正中的许渊冲没有听清,待身边人凑近耳朵解释方才明白。他摆摆手,脸上露出坦荡的笑容。

这一天,他或许等待了一辈子。

作为和傅雷、钱锺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经出版了150多本译作和翻译理论,涵盖中英、英中、中法、法中4种类型。“精通这3种语言,能够互译,而且有作品出版。能做到这点的,全世界绝无第二个。”这是他平生最为得意、屡屡自夸的一点。他翻译《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这些赞赏许渊冲笑纳了,但他更乐意抓紧时间,做点实事。授奖仪式上,简单致谢后,他便把演讲变成了个人翻译理论和心得的分享。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一首一首地讲解许译的妙处。讲到畅快处,会把短袖的袖口还往上撸,或者手掌啪啪地碰到麦克风。

“你们看看,这像是一个和共产党同龄的人吗?”授奖仪式上,最后发言的嘉宾、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李肇星问。

——任何时候,只要谈起翻译,耄耋之年的许渊冲便成了李肇星口里说的ageless。

授奖一周之后,记者前往他在北大的家中拜访。他兴奋地拿起手中的《李尔王》英译中手稿:“朱生豪和卞之琳的译本有他们的优势,但他们翻的没有玩笑味儿,而且卞之琳太强调对等。比如这句‘那篱雀养大了杜鹃鸟,自己的头也给它吃掉’。我翻成‘麻雀喂大了小鸟,小鸟要咬它的头’。‘篱雀’和‘杜鹃鸟’虽然字面是精准,但谁知道这句话是表达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它说的是,李尔王养大了女儿,现在女儿却要来对付他。只有翻出‘小鸟’才能表达这个意思啊!”

“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到这个年纪还在翻译莎士比亚,一定有着强大的思想支撑。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多年来,他是翻译界的“少数派”。他的“过度”意译风格长期不被人接受,甚至被斥为“乱译”;倡导译诗要押韵,也和国内多年流行的分行散文诗译背道而驰。

率性、张扬的个性,也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他在自传《追忆逝水年华》中大方罗列出了国内外对他的各种赞誉;在散文自选集里称“三美”、“三化”理论达到了西方对等论无法达到的高度。即便是翻译界的泰斗傅雷,他也认为并非不可逾越:“可以拿我的《约翰·克里斯托夫》和他的比,整本水准绝对高过他。你随便摘10段出来,我不怕。”

授奖那天,《北京周报》记者刘云云和同事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这位闻名已久的老前辈。在他们眼中,许渊冲就是一个特别活跃的老头。“他能把古诗词的意境翻译得那样美好、纯粹,绝对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只有聪明的人才能有如此强大的联想功能,才能博闻强识,并且自如地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切换。看得出来,他已经被压抑好久了,自己的理念终于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有种‘终于翻身了’的感觉。”

一章一句都是真性情

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尽量在形式和内容上忠实于原文。许渊冲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西方语言里,英、法、德、俄、西语90%可以对等,但中国语言和西方语言的对等只有50%。怎么办呢?”他认为译文可以和原文不对等,“要发挥译语优势”。还认为翻译是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竞赛,译文甚至可以超过原文,“文化交流的目的是双方得到提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汪亚纯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