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侦探小说Ⅲ:民国“作家天团”

编者按

自从1896年张坤德在《时务报》上首译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以来,侦探小说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并在本土生根发芽、不断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在此过程中,中国侦探小说已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脉络和类型特征。本系列文章将关注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侦探小说中的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早期摄影术与PS技术、女性侦探与儿童侦探形象、侦探小说中的“实验”与“化验”,及“恶搞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等内容,意在勾勒百年中国侦探小说诞生之初的趣味内容和基本面貌。本系列前两期见南方周末App。

2021年可以说是出版民国侦探小说的一个“小高潮”年份。5月,由牧神文化策划、华斯比整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拾遗”丛书(第一辑)出版,共收录晚清民国时期的四种侦探小说,分别是《刘半农侦探小说集》《李飞探案集》《胡闲探案》和《中国侦探:罗师福》,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1949年以后首次问世,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6月,民国时期另一位侦探小说名家孙了红的侦探小说作品选(五卷本)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再度推出,其中包括《博物院的秘密》《蓝色响尾蛇》《紫色游泳衣》《玫瑰之影》和《木偶的戏剧》,可以说集结了孙了红一生最为精彩的创作成就。民国时期,侦探小说作家们并非各自为政,他们在往来切磋中组成了当时堪称世界级的侦探小说“作家天团”。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民国时期的上海市福州路,出版侦探小说的大东书局和世界书局坐落于此。 (资料图/图)

在欧美日本等国,有不少侦探小说作家的活动组织、协会或俱乐部。虽然侦探小说中查案往往凭借的是侦探个人的智慧和勇气,侦探小说创作更是如本雅明所说是“诞生于孤独的个人”(像埃勒里·奎因兄弟这种合作写侦探小说的毕竟是极少数的例外),但只要想想阿加莎·克里斯蒂、安东尼·柏克莱、多萝西·塞耶斯等侦探小说作家有可能围坐在一起,畅谈诡计手法与下毒技巧,还是让人忍不住心头一阵激动。有类似情结的可能还有中国推理作家宁航一,不然他也不会在小说《1/14》中设计出将十几位推理小说作家聚在一起的故事情节。只不过小说《1/14》中的这些作家们并没有太多机会心平气和地去交流创作心得,而是要先忙着保全自己的性命并找出幕后的真凶。

在民国时期,虽然没有出现什么正式的中国侦探小说作家协会或俱乐部,但很多侦探小说作家彼此间其实都是很熟悉和要好的朋友,这其中既有同学少年时代的青葱友情,也有步入文坛之后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事务交往,更有传统中国文人往来酬答的风雅集会,以及艰难岁月里相互砥砺的生死情谊。而这些民国侦探小说作家,曾经先后在上海聚集,并一度形成了历史上中国侦探小说创作的“作家团”阵容。

戴望舒帮改密室杀人小说

查一下民国侦探小说作家们的籍贯,会发现江浙人士特别多,这可能与江浙地区在清末民初经济基础、文化积累与教育程度都较好有关。而当时在苏州和杭州,就有两个颇有名气的作家社团——“星社”和“兰社”,这两个社团虽然都不是专门的侦探小说家社团,但其中却包含了民国时期近半数的著名侦探小说作家。星社成员中的包天笑,是早期侦探小说译介和创作的重要推手,他不仅翻译过“侠盗”亚森·罗萍的不少故事,还着手创作过诸如“恶搞”福尔摩斯来上海查案的侦探喜剧(大概可视为晚清时期的“唐人街探案”);又如赵苕狂,创作过“胡闲探案”系列,可以说是把民国时期“滑稽侦探”一路的侦探小说创作风格推向了极致;更不用说其中还有号称“民国侦探小说第一人”的程小青。

相比苏州星社更多带有一些传统文人雅集的性质,杭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