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郑州的两天一夜

7月17日,郑州遭遇暴雨,3天降雨量达617.1毫米。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已超当地年平均降雨量。暴风雨下,有人囿于地铁,感受绝望;有人被困家中,断水断电;更多的人被困在陌生的洪流中,无比接近死亡

物理世界因天灾隔绝,线上的高效指挥救援显得更为重要。我们找到一名驻守郑州政府应急小组的工程师,讲述两天一夜的重保故事。

阿里巴巴项目管理工程师 韩金辉(果泉) 郑政钉项目经理在水中走了3小时,保障214场在线指挥救援会议通畅进行

以下为韩金辉口述:

7月20日晚上7点,我还在大数据局,接到市委市政府紧急通知,要我们去现场保障音视频会议的稳定性,确保在线指挥救援工作通畅进行。

我们一出门才发觉水没到了大腿根,只能硬着头皮走。雨太大了,带的伞根本无济于事为了尽快赶到市政府,我们放弃打伞,全力蹚水。视线是模糊的,看到听到的都是风和水。顾不上这些,一路上我和GTS(全球技术服务部) 肖宏飞(行祎)、交付技术团队梁中义(拳心)还有大数据局的李处讨论如何排班、应急。

走到市政府现场,大家就像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一路走一路在滴水。政府领导也差不多,都是湿漉漉

我们被排进了应急指挥小组,在会议室旁有一个专门的小房间。

韩金辉

保障工作需要调动各方资源,要运维统计现有资源、产品团队给出扩容方案、现场技术人员做紧急配置,还要协调当地运营商的资源。

仅仅15分钟后,杭州的高级技术专家李晓军就拉出了一支88人的应急专项小组,大家一听说是支援河南,二话不说立马响应。

我们想好了各种情况,但没想到运营商基建损坏后,网络极其不稳定。技术同学优化系统的丢包率高达20-30%,势必会影响在线音视频的稳定。后方同学马上联系运营商商讨对策。运维同学紧急扩容,将原先的70多路扩容到500,又进一步开通到1000路,尽可能保障资源充沛。

20点,救援指挥会议正式开始。屏幕上的数据一下子冲到了高处。

说不紧张是假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开会时长,峰值人数,会议形式、网络情况,以及中途是否会因为操作问题产生连锁反应,这些我们都无法预估。只能提高警觉,保持对各项监测数据的敏锐。

22点,会议结束,与会人员覆盖了郑州各救援部门,没有出现一丝波动。我们紧绷的神经稍微缓解了一下。

系统水位开始回落,紧接着,各地又有各个大小的会议进行。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在线救援指挥工作已经部署到基层,我们才真正松口气。

我这才意识到肚子饿了,转了一圈,找了碗泡面,算是吃了饭。办公室里依然有各种电话声音响起。大家都在抢时间,我们的工作也没有结束。大家在群里约定,在线同学不关机、不静音、不设置免打扰模式,24小时随时有人接应。我们作为前线定时播报系统水位,后方接入群报警机器人实时报警。

7月21日早8点, 开始第2场全面会议。一晚时间,各分属部门领导已经对每个地区的情况了若指掌。

通宵部署,每个人脸色都不好,雨水和熬夜下,眼睛通红,声音也变得有些涩。后方技术团队也一直待命,有人整夜都没回家,随叫随到。

但救援工作在高效开展。

721日10点,会议结束,我这才有时间看一下手机上弹出的新闻,知道地铁上有人被困住,水淹到脖子,也看到有车从水里整个飘起来。

家里也看到了新闻,知道我在郑州,打了十几个电话。我回过去,一秒就接通了,报了个平安,便挂了。

15个小时的驻守,200多场大大小小的音视频会议,万幸没有出现任何意外。衣服还是湿的,眼皮开始打架,我把三条椅子拼一起,盖着报纸睡了一会儿。

中午12点,同事换班。 我和交付团队的季强(篱泽)走出市大数据局大门,准备回宾馆。

宾馆离市政府有7公里,公共交通停了,车和共享单车都被淹了,还是得走回去。

水浅的地方依稀能看到坑坑洼洼的路面,被石头、树枝、黄泥覆盖。水深的地方到了肚脐眼,你根本不知道下面是台阶还是平地,是柱子还是泥坑,我们背着电脑,怕摔倒进水,要更加小心,走得很慢。

水很黄很浑浊,还有各种树叶和草飘在上面,雨依然没有变小的迹象。路上很空旷,一个人都没有,只看到飘在水上的车顶和东倒西歪的路牌。到处都是水,感觉喝的水都有一壶了,那味道真的只能说永生难忘。

中途季强还接了个紧急电话。我用背包替他挡着雨,风声太大,他只能用吼的。

看了一下,2小时过去才走了一半的路,体力开始有点透支。四周空旷,我们只能互相靠着休息了一下。

还好,走到还有1公里的地方,地面没有被水淹没。我们扶起两辆共享车,骑回宾馆。

7月21日下午4点,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7公里路,走了整整3小时,腿都麻了。 我还算好的,听说同事一个人在水里走了4小时。

回到房间,我把衣服脱下来,拧下半脸盆水,皮肤像被泡发一样皱了起来。说不清是水味、汗味还是什么味道,脚上白色的运动鞋也有些脱胶,泡成了黄绿色。

躺在床上,我还是没办法放松。到处都在断水断电,有12万公务人员都要用我们的产品组织救援,相比他们,我们能做的很有限,绝对不能掉链子。

看到群里有同学说, “一开始就想来政务钉钉,因为这个业务能真正惠及百姓,有生之年能做成这个,够了啊。”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这趟来得值了。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