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味西游谈起,周松芳分享如何开掘岭南文化富矿

9月19日,由广州市文联、南方报业289艺术、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大师艺术课”于线上举办。文学博士、专栏作家、中山大学非遗中心兼职研究员周松芳,以“致力岭南文化研究,擦亮食在广州招牌”为主题,介绍岭南饮食文化在海外的输出与发展情况,并分享了个人的研究经历与心得感悟。

岭南饮食文化“西游记”

周松芳长期致力于饮食文化的学术研究,出版有《岭南饕餮:广东饮膳九章》《民国味道:岭南饮食的黄金时代》等著作,新作《饮食西游记:晚清民国海外中餐馆的历史与文化》于2021年4月出版,作品以饮食(粤菜为主)为引线,对近代以来的中西交流、人文民俗变迁等,做了详细的考证与阐述,还原晚清民国海外中餐馆之面貌,探索饮食文化“逆行”之奥义,一经问世便广受关注。

在活动中,周松芳介绍道,近现代以来,中华美食在海外广泛传播、备受称颂,而广东人是推动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早在19世纪,大批广东人前往美国旧金山淘金,其中的部分移民开办食堂,为当地华人提供饮食,这便是美国中餐馆的雏形。伴随着华人聚居的唐人街发展起来,中餐馆面向不同的顾客群体,逐渐开始了分层。但直到1896年李鸿章访美,中国的饮食文化才真正开始在美国流行。据周松芳考证,“当时,聪明的广东人利用李鸿章进行营销,杜撰出‘李鸿章杂碎’的故事。相关报道刊发后,这种淘金热时期的矿工饮食很快在流行起来,广东菜也一时名声大噪。”

此外,在中餐馆前往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落地生根的过程中,广东同样贡献出了开拓性的力量。周松芳还进一步发现,在特定历史时期,欧美地区的中餐馆在政治、文化各个方面都发挥出了独特作用,“这些中餐馆不仅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实例与经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同时,还曾为国内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大量经费,间接影响了19世纪初国内的政治形势。”

如何开掘岭南文化富矿

“一旦进入岭南文化,会发现这里的天地十分广阔。”周松芳师从著名学者、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黄天骥,在分享中,他引用了黄天骥的观点道,“别人说岭南地区是文化沙漠,一方面这是不了解岭南文化的偏激之辞,而另一方面,沙漠的地底往往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周松芳认为,岭南地区深度参与到中华文明的各个发展历程之中,同时又在交流与融合之中保持着自身特色,“即便在现在,岭南文化仍有很多值得深入挖掘的地方。”

周松芳很早便致力于这项实践。在对岭南文化的挖掘中,他尤为注重饮食方面。最早,周松芳受邀编撰介绍岭南饮食文化的学术专著,在此过程中,他察觉到普通读者对学术作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接受障碍,于是在报纸上开设专栏,以文献为基础,普及岭南饮食文化。这期间,他对岭南饮食文化的兴趣日益加深,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不断产生新的发现,目前已经出版了8部介绍岭南饮食文化及其传播情况的著作。

回忆这段历程,周松芳说:“学术界有个词叫近身之学,就是去研究身边事物。生活在岭南,对岭南饮食文化进行研究,既有这个便利,更有这个情怀。这便是我的近身之学。”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周松芳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方法,并在活动中进行了分享。在他看来,学术研究或文化建设通常要经过三个步骤:分别是文献研读、研究与普及。“没有文献,研究难以开展,没有普及,研究便成为了空中楼阁。”为此,在写作中,周松芳以文献为基础,深入研究,最后通过普及性、通俗化的文字呈现出来,使作品具有更高的接受度,进而更加高效地实现岭南文化的对外传播。

(来源:南方都市报)

网络编辑:解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