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真正的问题在于你想要怎样的人生”

“人们明明是因为想生养孩子才生养的,可他们总是强调这事儿有多难。”

“和女性相比,男性在生儿育女之事上(至少在孩子出生之前)鲜有严肃思考,而女性自打出生就要面临这个问题,耳濡目染之下,一辈子都会对这件事有所思量。”

责任编辑:邢人俨

部分科学研究力证母性本能的存在,认为荷尔蒙等生理因素会影响女性的生育选择,母子之间存在天然的纽带。 (视觉中国/图)

当一位女性上了年纪,每逢与人互相寒暄,难免要回答这些问题:“你有几个孩子?”“为什么不生呢?”“老了后悔怎么办?”

考特尼·侯德尔是一位图书编辑,她对这样的情形不胜其烦,“无论如何,就因为身旁有陌生人无礼地问了一个与他无关的问题,我就必须敞开心扉,解释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实在让我厌烦透顶。”

问者无意,但对很多选择不生育的丁克人士来说,这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解释的决定。美国女作家梅根·多姆干脆有了一个主意:请人来把抉择的心理过程写成文章。侯德尔就是她邀请的作者之一。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从1964年开始,全世界女性的人均生育数逐年下降,到2019年已经下降了52%。2017年,美国多达71.3%的成年人没有子女。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美国女性称,由于疫情影响,她们希望推迟或少生孩子。

多姆正式启动这本书是在2013年,时机刚好,丁克忽然在美国变成了媒体热议的话题。那年,《时代》周刊做了一组专题报道,标题为“此生无子女:拥有一切,意味着没有孩子”,封面是一对男女悠闲地躺在沙滩上。多姆认为,这张图恰恰强调了最普遍的误解:那些不要孩子的人只是贪图昂贵的玩乐、奢侈的度假。自私、浅薄、自我中心之类的指责仍然随处可见。

丁克人士自己的解释也常常不准确。多姆发现,有人喜欢故作潇洒地说,我宁愿把钱花在度假上、我宁可拿钱去买奢侈的鞋,“这不是任何人不要小孩的真实理由。”她认为,承认自己本就不适合养孩子可能有些屈辱,“他们宁愿让自己看起来物质而肤浅。”

多姆联系了很多曾公开宣称要丁克的作家,向他们发出邀请,却只有极少数人愿意提笔。有些人说,这个选择不是刻意的,没有太多思考可以写;也有人回复,他们有话想说,但怕文章出来会伤害到家人。知名小说家加里·施特恩加特曾宣布自己永远不要孩子,他给多姆回过来一张婴儿的照片——那是他刚出生的儿子。

最后多姆收集到16位作家的答案,其中包括13位女性和3位男性。每个人做出决定的原因不尽相同,生养与否的选择,最终通往孤独、童年创伤、亲密关系、自我实现等生命深处的议题。

这本书2016年在美国出版后,入选《纽约时报》畅销书榜。2021年,中译本《最好的决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多姆惊讶地发现,很多为人父母的读者也会好奇别人选择丁克的原因,让这本书在育儿类目里也大受欢迎。

“就算这只是少数人的选择,不代表它就不值得谈论。”通过视频电话,多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拒绝为人父母是不是自私?

51岁的多姆自己就是丁克的一员。年轻时她觉得总有一天会生孩子,只是时机未到,同时隐隐地恐惧着,当了母亲以后快乐就和她无关了。二三十岁的时候,她有过几段恋情,不止一次因为要不要孩子的分歧而分手。

39岁那年,多姆和比他小一岁的丈夫结婚了。当时母亲病重,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