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莽原之管窥中 —— 读陈丹青先生《退步集》

于莽原之管窥中

—— 读陈丹青先生《退步集》

本文入选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高中组二等奖,作者是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的苏雨禾同学,指导老师:陈凤娟。

原先只是想读陈丹青的文字,对他本人不甚了解——只知道他是木心先生的学生,以为他在文学方面必然颇有造诣,也应是平和宁静的一个人。于是读《退步集》,却发现他其实是个画家,且他的文字也确然突破了我对他的认知局限,所谈及的诸如绘画、城市建设等诸多话题,于我也确属未曾涉足的广袤的莽原,读《退步集》便无异于是对这片莽原作一些管窥了。

《退步集》辑录了陈丹青归国五年的部分文字,所谓“退步”,他在自序中言及是几个青年给他的“几年来唯一替我着想的话”,但纵观全书,未尝不可言是对他眼中所谓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与追询。他的文字尤为尖锐,如一把匕首刀刀刺入他眼中社会的弊病与暗疾,尽管他的批判我未必都认同,但我愿意尊重他的批判,并认可他的批判中深含着的希望。这希望是浸入他的一字一句中的,仍以莽原而言,就是无处不在的天光,照临每一寸土地,而使每一株草木得以映现;若丢失了这样的希望,纵使莽原,也只是我在管窥中可见的黑暗了。

陈丹青谈及山水画,讲到“在中原本土几代人的文化生活品性教育与视觉经验中,传统的‘真身’与‘本相’,几乎‘缺席’”;谈及中央美院的校址搬迁,“说破了,事属公然驱赶,批块野地,拨几亿钱,不是打发,不是安抚,是对艺术的轻蔑,深刻的轻蔑”如此种种,不乏对中国社会中艺术的缺位、美术行政化、各院校间重重叠叠的教条等等现象的讽刺与寒心。我不知道这些问题在将近20年后的今天改善了几何抑或是严重了多少,而当时的情况是否真正如此严峻,但就我个人而言,是确然未曾去过美术馆。城市中的“美术馆”多少有些像是“花瓶”的摆设,只是看着好看、高级,真的去吗——还是逛街吧。

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梁思成的《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读过后我是满心以为北京城墙得以留存的——结果却是没有,陈丹青在文章中说,这是在于行政文化,而非建筑艺术。我深以为然。看政治与经济,不都比艺术来得重要吗?当今中国提出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路线,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自然极其赞成,但那是文化,艺术又占其中多少分量?我们强调的文化环境,多也是社会舆论导向与价值导向。看看中国古代艺术,包括建筑艺术与书画艺术:当今城市追求现代化,但千城一面,古代素雅的屏风长廊、精致的飞檐雕窗往往败给了欧式风格,建筑古迹的遗存寥寥,我去过的几个苏南古镇,无不充溢着商业化气息,这样的“现代化”却不妨说是“西化”,隐藏着民族的自卑;现下水墨画兴趣班不少,但除却图式,又有多少古代的技法留存?我们希冀华夏传统艺术得以再有辉煌的日子,但首先,我愿能亲身见到更多艺术的遗存,让美育浸润后辈,于世界艺术的海域中,寻找闪耀着璀璨光芒的中华艺术之美的碧海长礁。

然而,我们更应庆幸,经历战争的破坏,我们仍留有丰厚的优秀传统艺术资源,足以为后人提供些许泽育。当今国潮兴起,国风之美已确然在各类产品中有所彰显,当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商品成为潮流,也是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深度融合的外在表现,反映了国人已经开始寻找艺术之根,而愿筑起中华“文艺复兴”之高塔,以中华文艺的独特之美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我们的祖国依然五岳向上,时代正滚滚向前。但在国家的进步中,我们不能单纯地夸赞与褒扬,理性地审视与批判也是必需的“补品”。陈丹青先生固然在《退步集》中无法作出完全客观的批判,因其心中存有大爱,正因为将大爱注入笔尖寄予文字,文章才更加尖锐,在于莽原的管窥中,我更被其打动,从而在生活中审视这个近20年后的天地,欲从“进步”中拙劣地寻觅一些“退步”来。

于莽原的管窥中,我观照世界辽阔博大,在往昔的碎片中徜徉,但愿今日之梦,未来之国。

2021年,南方周末报社着力打造“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旨在立足机构媒体的优势,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师群体的多元化阅读推广举措,让阅读流行起来。
 
9月至11月, “阅读新火种”开展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鼓励更多学子领略优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评选已结束,欢迎进入“语你共进”专区了解更多获奖作品:http://www.infzm.com/content/203395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