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下的中国社会组织

1125日,南方周末第二届筑梦者公益大会举办。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戚学森在“权威发布”环节分享《共同富裕下的中国社会组织》。他提到,在共同富裕及乡村振兴中,社会组织一方面要发挥桥梁一样的作用,既能够深刻地了解到基层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发展需求,也能汇集广泛的社会力量;另一方面可以聚焦社会议题,看到基层群众普遍存在的各种需求,知道什么是社会性的问题和现象。

各位嘉宾,非常高兴应邀就《共同富裕下的中国社会组织》这样一个题目来和大家进行分享,我结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这些年来在慈善公益领域的一些实践和探索,试图就这样一些经验和做法和大家进行商榷,供诸位参考。

从宏观背景看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个决议当中提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今天的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一直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往前追溯,我们可以在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当中第一次明确看到。在这以后,党的诸多文件都对“共同富裕”提出了要求,我们可以看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脱贫攻坚”乃至“乡村振兴”,都是以它作为原则和出发点的。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样一个远景目标,“共同富裕”第一次从一个理念外化成了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鼓舞着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共同富裕”意味着全体人民美好的生活,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从环境乃至人文。

今年817日中央召开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有两个大的主题,其中一个就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问题”。会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扎实促进共同富裕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时代的主题,同时也是全社会的期盼。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未来几代人一步一步地分阶段实现。

我们也看到当下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当中,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显著的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均衡之类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所以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和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明确提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全党的工作重心”。在此之前,今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这个文件是我们党在进入21世纪之后发布的第18个指导“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2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足见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振兴的重视。

社会组织在共同富裕当中的连接

什么是社会组织?关于这个问题就不再赘述,但是在共同富裕及乡村振兴当中社会组织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认为社会组织,它是我们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力量,也是解决社会问题一支重要的方面军,是党和政府在共同富裕这个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共同富裕当中,尤其是第三次分配中,社会组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作为社会组织应该认识到,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发挥作用,服务党的工作大局,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我们是共同富裕、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要主体和力量,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方面,社会组织承担着桥梁一样的角色,同普通人民群众关系密切,我们生活在基层,扎根在一线,和基层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为群众服务也是我们的天职和优势。既能够深刻地了解到基层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发展需求,也能汇集广泛的社会力量,帮助群众改善生活、满足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聚焦社会议题,提供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社会组织日常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我们看到普遍存在的基层群众的各种需求,知道什么是社会性的问题和现象。在一线的实践过程当中,我们锻炼出了灵敏的社会触觉,知道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群众怎么想,群众着急什么,群众思盼什么,我们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所以,社会组织应该成为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排头兵,发挥好社会组织创新的作用,从实践出发,努力探索出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当中的有效模式,形成有参考价值和可复制性的范本,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实践

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社会组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抓住机遇、提升自我,这是我们社会组织应该有的觉悟。

坚持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这是社会组织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

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载入社会组织的章程。不仅仅是写入章程,还要在各项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用党建工作引导社会组织的各项工作,用党建工作引领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当中作用的发挥,这是一个硬指标。

但我们要注意到,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文字上和文件上,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践中狠下功夫。所以,我们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这样一个历史任务面前,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

在新的出发点,社会组织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共同富裕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同的社会组织和公益项目可以聚焦不同方面,如医疗救助、资教救助、儿童关爱、孤老帮扶、大病救助等等方面,这就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教育、产业、创新等各个方面,我们这些年也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一些模式。

第一步是找到定位,项目的执行才是让共同富裕这样一项任务落实的根本保证。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大胆实践,敢于创新。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有一个项目叫做“授渔计划”,成立于2013年,它主要面向乡村学校开展乡村助学、双师课堂、平安成长、青年成长和关爱困境老年人等项目。在诸多的项目当中,“双师课堂”运用互联网技术,用“互联网+教育+公益”模式进行探索,把政府、社会组织和民间的力量结合在一起,尝试用信息化的方法来解决乡村和城市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们在全国的12个省市131所学校落地,把先进的教育资源通过视频传递到乡村的学校,解决了乡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匮乏和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问题,受到了基层广泛的欢迎。从现在看来,累计有十多万师生在这个项目当中受益,目前我们还准备扩大这个项目的执行面。在探索和项目执行当中,社会组织的能力得到了扎实、高效的提升。

作为慈善公益活动,是面对群众的需求,背负党和人民的嘱托,来不得半点敷衍,更容不得半点虚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就慈善的诚信问题单列一章,提到“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信息公开应该真实、完整、及时”。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这些年的工作实践中紧紧把握信息公开的关键点,做到阳光慈善、公开慈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公开制度,从原则、内容、时限、方式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规定。我们每年都及时向社会公布社会福利基金会的运行情况,通过年报、审计报告和专项报告,及时向捐赠者、受益人报告我们的运行情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社会组织只有规范运行、依法运行、坚守公益理念,才能够行稳致远。

我们既然作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排头兵和实验室,那么在探索过程当中就会有经验,也会有失误,无论是经验还是失误,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来讲都是弥足珍贵的。有经验我们就要坚持,有教训我们就要吸取,有问题不要怕,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问题、发现问题、反思问题。

一个公益项目不仅仅是通过计算数据、公布收支来结项,我们重要的是反思——是经验我们要总结,是教训我们要吸取,这两个方面都非常重要。我们要提升和提炼好的经验,打造一个个可复制的项目、可推广的项目;对于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深挖它的根源,在以后的实践当中避免重蹈覆辙。

所以说,社会组织的运行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检视自己的过程,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担当起了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运用第三次分配的原理、方法,使更多的人共同富裕,使我们这个国家更美好,使我们的人民更幸福。谢谢大家!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