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如何捍卫我们的记忆?丨文化原创榜·电影

☆年度电影:空缺

★评选理由:2021年的中国院线电影整体不尽如人意。尽管总票房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但其中超过五分之一来自《你好,李焕英》和《长津湖》这两部电影。有不少新上映的电影其实是疫情暴发前拍摄完成的,疫情对中国电影行业的真实影响或许尚未充分展现。面对全球性的行业危机,中国电影人陷入了追求“爆款”的创作窠臼,商业电影套路化严重,艺术电影创作力衰退,电影作品缺乏深耕细作的耐性以及回应现实的勇气。电影评论在“女性”“现实”“阶级”“民族”等词汇的包裹下,陷入了话语与概念的纠缠,缺少真正的问题意识。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20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娄烨导演的电影《兰心大剧院》塑造了一位“出走的娜拉”形象——巩俐(右)饰演的女明星于堇。 (资料图/图)

2021年,新冠疫情依然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短短两年,线上流媒体对传统院线造成的冲击成为一股不可逆的潮流。好莱坞几大巨头公司已经将线上首映作为常态化的选择。全年北美票房预估仅为45亿美元(约合286.9亿元人民币),而Netflix、hulu等互联网娱乐业巨头的营收增速明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业在逆境中求发展,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上映了697部电影,总票房达到472.58亿元。银幕总数第一次突破八万块,全年总票房和银幕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在全年上映的近七百部电影中,《你好,李焕英》和《长津湖》的票房就占据了全年总票房的五分之一,后者以57.6亿元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为市场注入强心剂的同时,也反映出电影市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将镜头对准正在老去的志愿军老兵们。 (资料图/图)

重述父辈的故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批“献礼片”登陆院线。其中同期上映的《1921》和《革命者》都以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领袖为电影主角,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历史。

与1991年的《开天辟地》、2011年的《建党伟业》等同题材电影不同,它们跳脱出主旋律电影平铺直叙、主要复刻历史事件“名场面”的传统路数,在角色的设定上都尽可能年轻化,选择人气演员扮演历史人物,将宏大历史事件与当代价值观进行嫁接和融合。《1921》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处理成一部富有悬念的“谍战片”;《革命者》则借鉴《公民凯恩》,以非线性叙事的方式结构故事。

《革命者》的开场,用黑白镜头表现了李大钊逝世五十年后,他的三个儿子将曾因为白色恐怖深埋在地下的墓碑重新发掘,并将父亲的名字描红……《1921》则在结尾处安排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开国大典与今天的年轻人参观一大会址等内容剪辑在一起。两部影片都以一种追忆的姿态,点明今天的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