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城文化空间榜:失衡了,怎么办?

文化空间三大失衡背后的策与因。

责任编辑:戴春晨

城市文化源于其独有的历史积淀与个性特质,汇聚并影响着千差万别的都市日常。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一本生活易趣的休闲书,一场脑洞大开的艺术展,都能使灵魂诗意栖息。可以说,对于一座现代都市而言,文化空间的“体验值”,一定程度代表其生活的“理想值”。

为了更好地描摹2021年理想之城的面貌,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生命周期的分类,从文化的生产与供给、消费与参与两个方面量化比较,勾连沉淀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鲜活的现实文化生态,描绘57城的文化面孔。

论断

整体来看,我国57城文化空间体验呈现“两强三极多点”的区域格局。京沪断层领先,是遥不可及的文化“大佬”;以成渝为代表的西南文化、苏南杭为代表的江南文化、广深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则是分布在我国文化版图上的“三座高峰”,紧随其后的武汉、长沙、西安,则是散落在中部、西北地区的“文化高地”。

在“两强三极多点”的宏观格局下,57城在文化空间上呈现三大结构性失衡:供给区域失衡、供给内容失衡、生产与消费失衡。

1.区域失衡:北上遥遥领先,不见第三城

在供给能力总分上,第1名北京“倍杀”3、4名成都、重庆。在文化生产者、文化生产资金、文化服务类型(含图书、影视、文旅、文体休闲四方面)细分的16项二级指标中,北京和上海占据了10项“冠军”。其中,博物馆、图书馆、影院、剧院、美术馆、体育馆等文化场馆数量遥遥领先。

这意味着,文化供给的赛道上,只有两座“一线城市”。不管是被视为“一线”的广深,以及地域文化鲜明的“新一线”杭州、南京、西安和成都,都没有与北上并提的“文化软实力”。

作为北上的“老搭档”,广深的文化供给列位5、7名,排在成都、重庆之后。对于广州来说,文化财政投入就是“木桶效应”中的那块“短板”。深圳以多出广州一倍的财政投入显示政府对文化领域的重视,但是这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因文化历史积淀相对薄弱,文化生产的内生源动力相对不足,也没有表现出与经济相匹配的文化水平。

反之,成都、重庆则靠“长板效应”拉高了供给总分。坐拥9万名文娱从业者的成都,倍杀广州、深圳、杭州等其他竞争者;而重庆则凭借先天文旅资源优势冲到第四名。但这些“小骄傲”在京沪面前就小巫见大巫,北京的文娱从业者是成都的2.02倍、博物馆数是重庆的1.79倍,上海的影院数是成都的3.18倍……

失衡不仅表现在头部两座城市的过分优秀,区域表现也有迹可循。供给十强中,南方城市9名列席,北方城市仅北京突出重围;横向来看,东部长三角城市群一马当先,成都、重庆等西部城市也有出色表现,中部城市相形见绌,仅长沙挺进前十。

2.供给品类失衡:图书馆也许管够,可歌剧院不多

除北京独一份“均衡四边形”之外,多数城市文化供给内容严重失衡:阅读资源相对充足,文体休闲供给稍弱;重庆、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的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深圳、广州则相对贫瘠。

在四项文化资源供给内容中,图书资源相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邓丽萍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