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萱笔记零拾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1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黄萱与周寿恺。

陈寅恪对助手黄萱的评价是“学术程度甚高”。黄萱晚年定居厦门鼓浪屿。故去后,家属将藏书和笔记捐赠厦门图书馆。厦门图书馆有内部刊物《馆声》,我的作家朋友南宋是老作者。2021年春天,他让我看了一篇第2期杂志上陈红秋写的《历历书尚在 淡淡墨犹香——记第二批黄萱藏书到馆》。黄萱第一批藏书我曾寓目,第二批藏书中有黄萱任陈寅恪助手时的12册笔记本和随手抄。得地利之便,我在图书馆电脑上翻阅了这些笔记,以往关于陈寅恪研究的许多问题,因这些笔记现世,涣然冰释。目前黄萱笔记尚在筹备影印过程中,无法细述,仅举数例。

名字

陈寅恪在同时代人中是少见名号中无“字”的人,同辈中胡适之、傅孟真等等,均称名称字,但陈寅恪只有一个名号,未见其他署名。这个习惯虽属小事,或包含陈寅恪对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看法。古人名号繁杂,给后人理解前代事迹造成很多麻烦。名字仅为识别符号,似不必过于讲究。陈寅恪为三个女儿起名,也极随意。流求、美延、小澎,无固定行辈排列习惯,略存起名时发生的时代印记而已。

一般认为,陈寅恪曾字“鹤寿”,族谱号“彦恭”,但都没有用过。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说:“先生生寅年,祖母名之曰寅恪。(据黄萱记先生语)以名行。昔年枢尝以字请,师语曰:‘忆闻,余生时适老人熊鹤村来,先祖拟以鹤寿字余,然此字未曾使用。’”(第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我在黄萱笔记中,看到一条相关记载:“陈先生,庚寅年生,故祖母名之‘寅恪’。‘恪’,派名也。生之日,鹤村先生来,故号‘鹤应’”。

“鹤寿”“鹤应”,两说虽异,均记陈寅恪回忆,所言一事。名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XM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