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形式主义:“再来一次”的闹剧,少来

而今,形式主义的丑剧、闹剧,已经渗透到社会的犄角旮旯。不过,校园里的形式主义,有时更容易做大做强:一是老师的人格魅力或身份影响力;二是家长们的自加压力。

责任编辑:温翠玲

2月14日,一小学学生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热热闹闹迎元宵。 (新华社 万善朝/图)

元宵节,本来是要“闹”的。后疫情时代,小学生们吃完晚饭,只有乖乖上床睡觉。天上有月,线上有灯,但第二天有课,哪有心情赏月、观灯、看电视?心情是有的,时间不允许,父母不答应……可是,晚餐之后,家校群里跳出新信息,老师要求上传一两张元宵节相关的照片。

文化传承,兹事体大!一级响应,全家动员!很快,小朋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