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书好哭,人好笑

上周,余华和李健携手上了趟热搜,词条很是有趣,是:#余华说自己对李健的新专辑有贡献#

难道,是余华给李健的新专作词了?梦幻联动双厨狂喜了?

点开热搜一看,是本城画君想多了?

这还不止,聊到李健出新专,两个有作品的人又忍不住互相攀比谁买谁的作品买得多起来?


事实上,这已经并不是余华第一次“语出惊人”了。

作为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新时期先锋文学的开创者,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是中国几代青年的“语文课必读书籍”,他的文字深沉、冷静,力透纸背,可偏偏一张嘴,全是“大实话”。

余华

中国当代作家,浙江嘉兴海盐人

1978年高考落榜后进入卫生所当牙科医生,1983年发表首部短片小说《第一宿舍》,1990年发表首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代表作:《活着》、《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说话时:风趣、幽默

余华很早就展现出过他的幽默。

早年,他接受一位法国记者的提问,记者问他:法国作家和中国作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他没故作玄虚地回答出什么高深答案,张口就是大实话——

还有人问过他,如果满分10分的话,他会给《活着》打几分,他张口就来一句9.4吧,那0.6扣在哪?问豆瓣去吧。

作为作家,无数人问过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原因,他也回答过无数次,其中,2018年在《文艺现场》的回答堪称经典:负责拔牙是走上文学道路的起因。

为了不上班,就琢磨跳槽文化馆?

那如何能成功跳槽呢?写小说。

这个“不上班”是真是假?他还专门“考察”了一番。

余华老师的一番大实话,不仅逗乐了网友,大家纷纷表示要给他四个爆灯,还让不少人一下对文化馆这个单位心生向往。

可惜,托他的福,这种“向往的生活”,一下就“见光死”了。

在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里,余华和贾平凹、梁鸿等作家走上荧幕,来聊写作与生活。余华出现前,片子很平静,他一开口,画风明显变得搞笑起来,很多观众都表示,“被余华老师乐到了”。

他讲自己当了五年牙医,弃医从文,走进文化馆,稿子被一遍遍被退货的故事。一段苦闷、不甘、沉重的过往。一如他笔下的故事。

可他的讲述是轻快的,被编辑诟病小说结局不够“光明”,他化身“无底线发言人”。

他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自己人生路上的崎岖,幽默、荒诞、却又透着残酷。

他的话同时也是诗意的。第一次收到女孩的纸条,他小心地花了20分钟的时间摊开,生怕不小心撕碎,就错过了那些很美妙的话。

说这话时他用词并不华丽,但心好像就是在那一霎动了一下。


可还没等你从他平凡的诗意里走出来,他又“人间真实”了。

莫言很是欣赏余华那些区别于人的,“令人不愉快”的部分,认为“‘正常’的人一般都在浴室里引吭高歌,余华则在大庭广众面前‘狂叫’,他基本不理会别人会有的反应,而比较自由地表现他狂欢的本性。

狂欢是童心的最露骨的表现,是浪漫精神最充分的体验。

在《朗读者》里,余华曾轻描淡写地分享自己在太平间睡觉的年少故事,他的有趣是即使身处生活的谷底,也能发现美好的人生态度。

难怪莫言会说,“这家伙在某种意义上是个顽童,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个成熟得可怕的老人。”

冰冷的太平间里,乘凉的少年余华看惯了生死,听多了哭声,后来的他在写痛苦时满怀着的是深沉的悲悯,文字里寥寥的善意美好,显得格外温情。就像他对《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解释一样——

在我小的时候,看着这个大海是黄颜色的

但是课本上说大海是蓝色的

我们小时候经常在这儿游泳

有一天我就想一直游,我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余华写书时:冷静、残酷

他用段子和诗意陶冶生活,而生活的苦闷,被沉淀在文字里。网友曾对各国文学特征有过一番总结,认为法国文学为爱情而死,美国文学为自由而死,而中国文学,是为“活着”。

余华曾被成为中国“最残忍”的作家。和他本人说话时的幽默相比,他笔下的故事冷静而残忍,据莫言说,他当牙医时就是这样:全部拔光,不管好牙还是坏牙。

《在细雨中呼喊》里暴躁好斗诬陷兄弟的孙光平暗地里帮弟弟还上欠下的报名费、作恶多端的臭流氓苏杭为了维护哥哥的名誉与高年级学生搏斗……

“坏人从善”让人感动,但却只是昙花一现。在这本打乱正常时间顺序的记忆之书中,生活还是一样荒谬与悲惨,人们也还是一样冷漠。

网友@三十二开在读完此书后,不自觉地发出感慨。

在他的新书《文城》里,他仍在讨论“活着”,在军阀混战的混沌年代,如何让自己活下去,如何让别人活下去,残酷又温情,正如作家李静睿说的那样,除了余华,自己还未见过第二个能同时将故事写得又惨又好笑又感人的中国作家。

你以为《古典爱情》讲才子佳人,实则才子见到佳人时,佳人正在卖她自己刚砍下的一条腿;你以为《兄弟》里兄弟情深,实则两兄弟裂变、伦理颠覆;而众所周知,《活着》到最后,没几个人活着……

在同名改编电影《活着》里,角色的每一个“笑容”都让人感动。

《活着》问世近30年,每年仍稳坐畅销书榜,据最新披露的数据,2019年他以1550万版税排名第二,仅次于刘慈欣。连他自己都调侃自己是“靠《活着》活着”。

可他的书明明那么惨,却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有人总结了原因,认为余华的书里没有坏人,只有厄运。虽然残酷,但是很苦很善良。他的故事就像是成人世界的寓言,生活的苦难让人共鸣,困境里的善良却有无尽的希望。

余华用幽默接纳自己的不足,用豁达面对生活的得失,用文字表达自己坚定的人生信条。就像他刚写作时,别人劝他放弃说“我的昨天就是你的今天”,他回答:“我的明天不是你的今天”。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