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教我吹口哨,法式抽烟,夸我译得好的人走了”

罗新璋希望女儿更加按自己的本性去活着,但得有正事干:钻一个事儿,必须得干好。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杨静茹

▲2014年,罗新璋(右二)与好友施康强、黄荭、朱穆(从右至左)在一次北京聚会上  图/黄荭提供

三周前,翻译家罗新璋仙逝。在许钧、余中先两位老师帮助下,我联络到了几位圈内人士和出版社的编辑,可直到稿子写成,还是觉得信息量不充分,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点击阅读《“傅译传人”,世上唯有罗新璋》

罗新璋曾去台湾师范大学讲学三年,度过了一段沉浸而自在的研学时光。我致电台师大翻译所,电话没有打通,写信给当时邀请他赴台、如今已退休的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及英语系教授周中天,几天后终于收到了周教授的邮件。尽管已过了截稿期,他仍然写来了两千字的回忆文章:

“未相见前,想象(罗教授)必是望之俨然,行止肃穆,但他自抵台之初,就令我们完全放下心防,因为我们迎来了不只是一位治学大师,还是一位亲切和蔼的父执兄长。他祖籍浙江,口音仍有浓厚吴侬软语的特色,有时听起来还不能完全理解。有趣的是,在各班的上课中,往往从罗教授的教室中响起最开朗的笑声……翻译研究所的旁边,就是藏书数百万册的台湾师大图书馆,罗教授优游其间,常乐不知返。因为有些在北京都未能找到的史料,他竟能在海峡另一边的台湾找到,解决研究上多年的疑惑,不亦快哉。”

▲罗新璋与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及英语系退休教授周中天,2013年于上海

跟随罗新璋上“中国翻译史专题研究”课的学生强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