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循苏轼走了一生

“我追循苏轼、苏辙走了一生,有缘见着了兄弟二人,所有的事情,豁然开朗。”

李常生研究苏轼,痴迷,玩命。

为了研究苏轼,六十岁后他连读两个博士学位。

64岁考入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班,为重走苏轼之路学习历史地理研究方法。

69岁考入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班,钻研苏轼的文学作品。

苏轼一生在世间六十四年,曾先后八次进京做官,在凤翔、杭州做过通判,在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做过太守,后被贬至黄州、惠州、儋州等地。

苏轼一生所行走的路程,接近三万公里,颠沛在路上的时间接近八年。

李常生花了近十二年时间循着千年以前东坡的人生轨迹,考察、考证、研究苏东坡所到之处、所留之迹。几乎走遍苏轼所经过、到过的每一条道路,著120万字的《苏轼行踪考》,绘制出苏轼走过的路线图、苏轼到过各地点的位置图。

很多地点,李常生说要反复找,“秦岭,来回走过三次。广东的东江、西江、北江,江西的赣江,也各走过三次。庐山上过四次,惠州到过十一次,黄州去过十三次。苏轼任凤翔签判与杭州任职,各方出巡四次以上,我也得找到他出巡的每一个地点。

长江三峡走过五次,精细探索苏轼诗中所描述过的每一个地方。因长江大坝的兴筑,长江水位提高几十米,故许多地方已经没入水底,只好一去再去、一找再找,不敢马虎。”

为何如此爱苏轼?“九百多年来,为什么中国历代都有那么多人热爱这位大诗人?苏东坡主要的魅力,是他闪烁的天才所具有的吸引力,他挥动如椽之笔,如同儿戏一般。”

*以下为李常生自述。

苏轼到底去过哪些地方?

1101年7月28日,苏轼殁于常州藤花旧馆,我是1949年1月30日出生在今常州桩庭桥附近,中间隔了848年,两地距离1.4公里,这大约就是我与苏轼的缘分吧!

大学期间,我看过林语堂先生所写的《苏东坡传》好几次,触发了我长期研究苏轼、苏辙的兴趣和喜好。

我1988年就往大陆跑,回老家做点小生意。后来,又读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做古典建筑学术研究,在中国大陆跑了两三百个城市。

25年前我在武汉做建筑相关的事情,我就想去找苏轼的赤壁。那时候第一次去黄冈,当时鄂州和黄冈之间的桥都还没有建,到了鄂州还要坐船才能到黄冈,才找到赤壁。

以前的赤壁下面的水池是二十八米,海拔二十八米高。现在的水面是下降了十八米,所以那时候赤壁(比现在)高十八米

以前,它是一个很大、很宽、很高的赤壁。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以前的东西。

黄冈我大概去过十八次,苏轼的那个“东坡”在哪里?“东坡”在宋代时的位置对应现在的位置是哪里?还有苏轼很多买地的沙湖在哪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反复去18次,反复研究各种文献,然后再去现场看。

李常生绘制的宋代苏轼黄州居住位置假设构想图。

《苏轼行踪考》跑了十二年写完,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苏轼第一次出眉山的时候走水路,所以长江三峡那一段我很认真地走。苏轼跟他太太、他弟弟和他爸爸出川坐船的时候,他们比赛作诗,沿途几乎提了几十个地方。

但要找到这几十个地方不容易的,因为三峡建了水库,很多地方已经淹了。

长江三峡我坐火车走过,坐汽车一站一站的走过,坐船走过,最后都找到了,每个地方的经纬度我都有标出来。这一定得要足够了解,去很多次才能实现。

苏洵父子三人第一次出川,循成都北上,经剑门关、明月峡过秦岭,至凤翔府,再顺宋代主要官道转东至长安,往汴京去。宋代自成都北行出蜀,自唐代起即有官道自眉州北行,经彭山、新津、成都府、汉州、德阳、罗江、绵州、魏城、武连、剑州,过剑门关,经利州、三泉、金牛、西县,至兴元。

我重走苏轼路为什么走那么久?

第一,如何知道苏轼到底去过哪些地方,这个是很困难。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从各种古籍中找到苏轼到底去过哪些地方。

一种是他自己的词或文中有写;一种是他的诗文里面没有写的,但别人写了;

再一种是,比如杭州他去过某个地方,他诗文中没有写,其他人也没写,但是明朝的一个人突然看到某个山洞外面有一个石刻,上面是苏轼和某某某,某年某月某日来过这里,这得是看明朝的书才知道苏轼来过。

第二,因为有很多地方是去很多次的。比如说惠州,我大概去了十五、六次。我不是去惠州这一个地方,而是把苏轼去过的、提到过的五、六十个地方都走了一遍。

很多人都是单一走苏轼到过的地点,实际每个点里面有无数个细的点。比如说,杭州看两天就走,没用。

因为杭州苏轼写了五、六十个地方。苏轼当时是杭州通判,通判就是副州长,就像现在的副市长。他有必要巡视各地,当时杭州乡下每一个县,县里的庙他都去过。比如,他去富春江看到严陵钓台(严陵钓鱼的地方),现在那个地方得租船过去看才找到的。

杭州我去过二十多次,有些地方根本找不到,有些时候要碰巧。杭州西湖后面有座山,苏轼去过山上的莲花洞,那个山上面现在还有个大公园,我问了山上每个点的人,都没有一个人知道莲花洞在哪里。

后来,我在这个山上找到个地方,当时是唐宋以前他们祭祖、祭天的地方,角落里有一个洞,那个洞已经变得很小了,有一个破牌子上面写着“莲花洞”。当地的管理人员都不知道有这么个洞。一个地方必须去多次,才找到。找莲花洞的时候,我走的路也最多,我看计步器,那一天走了4万5千步,才找到。

海南儋州我去过7次,每一个地方都走到了。苏轼在儋州的地现在还在,上面种了菜,我在那里坐了几个小时,感受苏轼当时住在里面的感觉。

苏轼儋州桄榔庵现状。李常生摄影 2019/08/04。

苏轼在徐州时带领老百姓在石潭祷告下雨,这个“石潭”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我去徐州去了七、八次,最后找到一个老先生,带我去找。原来是在山上,山上有一大片树林,树林走进去中间有一块平平的、可能占了半亩地的大石头。

大石头的角落,有一个水池,小的不得了,长一米,宽半米。现在这个水池它在冒水,从宋代冒水一直冒到现在。

为什么会冒水我不知道,但是这个地方就确定是石潭。因为苏轼要祈祷下雨的地方,一定是一年四季都会有水的地方。

重走苏轼之路这过程中,也有人跟我走,但是走了两三趟以后就不走了,太累。比如我从海南岛走到长江,沿路坐车一站一站的到长江,一走走20天。天天赶路,夏天衣服都没办法洗。

我也曾经出200块钱每天,请个年轻人跟着我走,包吃住。那我也找不到人,因为太辛苦了。全国走完苏轼路线的就我一个,这是我自己的兴趣,完全自费。

“短松冈”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非要去实地看?

因为不去看,怎么知道苏轼诗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苏轼讲碧落洞。碧落洞在广东北江英州,现在是英德。找到那个山洞过一片稻田地,再进去山里才能找到。这座山不宽,但很长,洞里面有一条河穿过。山的那一边是一个盆地,四周也是山,那里面就像世外桃源一样。等于过了这个山洞,就看到了“世外桃源”。这个山洞的墙壁上、还有顶上,刻了很多诗词,大部分都是宋代的诗词,宋代以后人去的就比较少,到现在根本没有人去了。

见过这个山洞以后,再看苏轼的《碧落洞》,才知道是什么意思。没有去过的人永远不知道他写的那首诗描述的是什么样子。

碧落洞(在英州下十五里。)

槎牙乱峰合,晃荡绝壁横。

遥知紫翠间,古来仙释并。

阳崖射朝日,高处连玉京。

阴谷叩白月,梦中游化城。

果然石门开,中有银河倾。

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

泉流下珠琲,乳盖交缦缨。

我行畏人知,恐为仙者迎。

小语辄响答,空山自雷惊。

策杖归去来,治具烦方平。

为什么要发展文学地理?

大家都知道苏轼写过“十年生死两茫茫”。在密州超然台作诗给他的亡妻。最后一句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最后为什么是短松冈来收尾?

“短松冈”是什么意思?

所有苏东坡的诗集上面,短松冈就是指短松树的山冈。是这么简单吗?不是这么简单。

苏轼的第一个太太,王弗,27岁就死了。短松冈,其实是在眉山苏坟山(苏轼的父母,还有王弗埋葬的地方)。苏轼为了纪念他们,在苏坟山种了有上万棵松树,这些松树经过十年也不会长高,所以“短松冈”其实是指王弗墓。

每年明月夜他在高高的台上看月亮,而王弗在冰冷的短松树山冈,埋在地下非常孤独,非常寂寞。这首词最后把两个人拉开了,非常悲惨,我在这,你却在那。

徐志摩也写了很多情诗。但苏轼的情诗让人很感叹,很感动,感动在心里头。听完“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解释之后,会突然感动到骨头里去,这是苏轼的高明之处。徐志摩写不到人家骨头里去。就凭“短松冈”这三个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在四川眉山的墓,有苏东坡的衣冠冢陪伴;王朝云在广东惠州的墓,有六如亭罩护,有朝云苏东坡双人雕像。河南郏县的苏东坡墓是苏东坡王闰之合葬墓,苏东坡承诺过,苏辙兑现了,但是墓碑全无王闰之的痕迹。(南瓜视业/图)

苏轼这首诗里必须两个地方必看,眉州苏坟山短松冈要看,密州超然台也要看。

超然台晚上一般不让上去,我是8月15日那天晚上主任准我上去的。我一个人在超然台待了三个小时看月亮,一直反复的想这个词。最后一想,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觉得很多重要的诗作,如果没有看到现场的东西就来解释的话,是解释不通的,或者只能解释半吊子。

苏轼去过的很多地方,都没有陆路可走。比如,苏轼提到广东北江有一个飞来寺,这个庙盖的时候在北江峡谷,有树,有山。飞来寺到现在都没有陆路可以走,只有船可以到。我就一个人包了一条船去到飞来寺,才知道飞来寺是怎么回事。

峡山寺

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
我行无迟速,摄衣步孱颜。
山僧本幽独,乞食况未还。
云碓水自舂,松门风为关。
石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
佳人剑翁孙,游戏暂人间。
忽忆啸云侣,赋诗留玉环。
林深不可见,雾雨霾髻鬟。

这个故事我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坦白讲现在我自己时间不够了,我二十多年在大陆读了三个博士,花了三百多万。你知道谁最伟大,我老婆最伟大,全世界上哪一个老婆可以准她先生二十年不赚钱,光花钱,然后又离家,在家里的时间少。我真的把家里储蓄用光。如果这三百万,能够在20年前在大陆买房子,我现在是大富翁了。我没有买房子,我就一直花钱。

我还想写一本“苏轼史传”的书。我明年(2021年)还想去考佛学博士班,研究佛学。因为苏轼跟佛学之间有关系,苏轼有驱魔驱鬼的事情,所以我也想研究佛教里面驱魔驱鬼的事情。

有很多小故事,举个例子,苏轼在宜昌的时候,从下长江到宜昌,写了一首诗,叫清溪寺。这个寺在当阳,当阳在宜昌北大概20公里的地方。苏轼的《寄题清溪寺》写了鬼谷子洞。诗里面都是描写鬼谷子的事情。

我们找鬼谷子洞找不到,找了好多次找不到。最后有人带我找,在路边上找到一个老太婆,她说我知道,从山里的峡谷一直走,走两个多小时,走得到。

我叫出租车司机带我去,出租车司机不带,只肯在外边等。我就一个人去,那个峡谷就是一条河,全是水坑,都是一些大石头,长满了两人高的茅草,在茅草堆中间踩着大石头往前走。大石头很滑,跌倒了二十几次。

走了两个小时以后,看到右边有一些石头堆的楼梯,我又上去看,果然有一个房子,房子很浅,大概只有2米深。再一看过去就是一个洞,果然就是鬼谷子洞。

我踏进去最后一阶的时候就喊,有人在吗。喊了几十声,没有人回应。我就再往前,我刚一进去,后面一个女孩子就叫,哎,你是干什么的。我就回头看,因为很奇怪,怎么会有人。

我就跟这个女孩子谈了起来。让我吃惊的有几个地方,第一个这个女孩子很年轻,二十几岁。第二,我跟她谈苏轼。她给我讲的苏轼的深度已经到了读文学博士的深度了,令我奇怪。为什么在这样荒僻的地方有一个二十几岁长的很漂亮的女孩子,在这里看这个小庙,然后她的程度又这么高。

但因为快天黑我急着要回去,我就赶快往回走。那个女孩子跟着我走,我刚下第二个台阶的时候,就看不到那个女孩子了。出去后,我再怎么想那个女孩子样子,我都想不起来。这个故事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解释不出来很多事情。

寄题清溪寺

口舌安足恃,韩非死说难。

自知不可用,鬼谷乃真奸。

遗书今未亡,小数不足观。

秦仪固新学,见利不知患。

嗟时无桓文,使彼二子颠。

死败无足怪,夫子固使然。

君看巧更穷,不若愚自安。

遗宫若有神,颔首然吾言。

骨寒命薄、自料必死

“苏轼传”写的最好的两个人,一个是林语堂,一个是李一冰。这两本“苏轼传”的缺点是,他们没有去过当地,没有地理概念的时候往往会写错很多东西。因为没有去过,描写苏轼行迹路线就会写错。他们常常犯这个毛病。

还有一个缺点,作者太年轻,写书时候四、五十岁,对苏轼六十岁以后的心情搞不清楚。六十岁以后苏轼的诗词里的含义,没有跨过那个年龄是不会理解的。

林语堂是用英文写,翻译成中文,就会把历史的味道、文学的味道都去掉了。

我2004年读东南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去常州。我现在在写《常州苏轼》。因为常州是苏轼死亡的地方。

为什么说常州就代表苏轼呢?

以前宜兴属于常州,苏轼在宜兴买了两三块地。苏轼在常州躬耕,现在常州大概四、五千人是苏轼的后代。

为什么在宜兴买了几块地呢?是因为苏轼考上进士的时候,皇上请他们在琼林苑吃饭(现在开封西边的花苑)。同届刚好有位宜兴籍的进士蒋之奇,坐在苏轼边上,讲宜兴好,欢迎苏轼将来到宜兴去住。

之后,苏轼在江南待过很多地方,杭州、湖州、扬州,他对江南的印象很好,对宜兴的印象也是非常好的。

苏轼从四川出来,一当官就觉得官不是那么好做的,因为宫里天天有人排挤他。

之后苏轼到徐州当官,最后离开的时候想买地,就是在现在的云龙山下,但没买成。

后来被贬到黄州,心里就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当官。所以就又看了两次地,其中一次就是去沙湖买地。沙湖就是苏轼写《定风波》的地方。但是都没有买成。

苏轼曾计划在润州买地,那个地属于金山寺私产,所以也没买成。

后来苏轼的两个好友单锡和邵民瞻就把苏轼拐到宜兴来买地。

苏轼在扬州一直写信给皇上,说我现在在宜兴买了地,我现在也老迈了,快五十岁了,请你们让我退休好了,就住在常州了。

“臣素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了饘粥,所以崎岖万里,奔归常州,以尽余年。而臣人微罪重,骨寒命薄,难以授陛下再生之赐,于五月间行至真州,瘴毒大作,乘船至润州,昏不知人者累日。今已至常州,百病横生,四肢肿满,渴消唾血,全不能食者,二十余日矣,自料必死。臣今行年六十有六,死亦何恨,但草木昆虫贪生之意,尚复留恋圣世,以辞此宠禄,或可苟延岁月,欲望朝廷哀怜,特许臣守本官致仕。臣无任。”(引文:《乞致仕状》)

苏轼最后死在常州,他死的地方很怪叫白云尖,那个尖尖一块地,两边都是水,那是常州文脉的所在。

苏轼在宜州生病,夏天很热,没有水喝,可能喝运河里面的水,得了痢疾。他本来想跟他弟弟住在颖昌(今天的许昌)。但是后来皇太后死了,朝中有变,苏轼如果跟他弟弟住到颖昌,怕拖累弟弟。所以他就往南走是想要到宜兴去,因为他有地在宜兴。可能他的身体撑不住走那么远,就在常州租了一个地方住,叫孙氏宅。孙氏宅就在白云尖的尖头。现在大家看到的孙氏老宅是我们东南大学一二十年前在原址上重建的。

《苏轼行踪考》没有出版,都是我送给各个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武汉大学、东南大学)。

《苏轼行踪考》现在可以免费下载。因为我没有想出名,也没有想赚钱,我只是认为我做了这件事情,把这个事情做完了。因为我自己身体也不好,我估计七十五岁以前会死掉,所以我也没有什么求名求利的想法。《常州苏轼》,我送给常州人。

妻小圆去年跟我说过一句话:“你愈来愈像苏轼了。”

***

南方周末精心打磨了关于苏东坡的视频课——《我们的苏东坡》,20集视频将带你走遍12个苏东坡行迹之城,寻访80余处苏东坡到过的亭台楼阁,拜赏286篇苏东坡诗词文章字帖、260幅大宋高清名画名帖,追踪苏东坡朋友圈里63名亲友同僚,讲述完整苏东坡人生故事,呈现详尽的东坡人生路线图

点击图片,立即查阅课程《我们的苏东坡》 原价109元
已经购买『南方周末年会员』的用户

可免费领取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