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鸡是如何从另类成为主角的

因基因突变而造就的白羽鸡是羽毛华丽的鸡群中的另类,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兴起,原来作为配角的白羽鸡戏剧性地变成了主角。

(本文首发于2022年5月5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朱力远

在野生的红色原鸡或早期驯化阶段的家鸡中,自然突变的白羽鸡出现概率非常小。

在鸟类世界中,雄鸟依靠绚丽的羽毛、高大强壮的体型吸引雌鸟,赢得繁衍后代的机会。红色原鸡也不例外,只有那些红色鸡冠高挺、颈羽金黄如梳、尾羽修长闪亮的雄原鸡,才能在丛林野战中让自己血脉得以延续。进入家养时代以来,大多数公鸡也同样保留了红色原鸡五颜六色的羽毛,在人类的帮助下,一些品种的公鸡甚至演化出它们祖先红色原鸡所没有的华丽羽色。不过,有一些鸡却一反鸟类的传统,着一袭素净的白羽,全身羽毛无半点杂色。这些原本在鸡群中格格不入的“另类”,最终如何战胜那些羽色华丽的同类,逆袭成为鸡界霸主的呢?

白羽鸡种古来稀

设想一下,如果能将全球各个品种的鸡收集起来,建造一个以鸡为主题的博物馆,那一定会吸引很多人的兴趣。根据体型大小、羽毛颜色和图案、鸡冠类型、皮肤颜色、脚趾数量、重要羽毛数量、鸡蛋颜色和原产地等指标的不同,全世界自然形成或人工选育出的鸡种约有1600多个。在这个鸡博物馆中,最引人注目的应当是色彩斑斓的羽毛所形成的视觉冲击。虽然鸡的羽毛只有黑色、黄色、绿色、红色、金色、银色和白色等少数几种单一颜色,但是不同品种间杂交配种,其后代则可表现出颜色不同、图案各异的羽色近70种。单就观赏目的而言,纯白色的鸡种在这些多彩的同类身旁多少显得有点朴实无华了。

分子遗传学分析显示,白羽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基因突变,其遗传模式非常复杂,至少有5个基因位点的突变可导致白色羽毛出现,其中控制“色素抑制剂”的基因呈显性遗传,即只要该色素抑制基因存在,负责羽毛着色的黑色素就无法在羽毛沉积,导致全身羽毛呈白色;还有一些白色羽毛则由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只有当该隐性基因发生纯合时,才会出现白色羽毛。在野生的红色原鸡或早期驯化阶段的家鸡中,自然突变的白羽鸡出现概率非常小。即使偶尔出现白羽鸡,也不受色彩艳丽的同类待见,甚至更容易被它们的天敌发现,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野外的白羽鸡很难生存和繁衍后代,所以白羽的野生丛林原鸡非常稀少,而历史上白羽鸡种的数量相对较少。

以中国为例,在收录于2021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115个地方品种中,只有丝羽乌骨鸡、江山白毛乌骨鸡、雪峰乌骨鸡、郧阳白羽乌鸡、金阳丝毛鸡、腾冲雪鸡等少数品种以纯白羽色为主,其中江山白毛乌骨鸡和丝羽乌骨鸡的历史超过1600年。另有少数几个品种也会出现白羽变种,但是数量都非常稀少。文学作品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古代白羽鸡的稀少。提及鸡的中国古诗词不下万首,但是真正描写白鸡的则不到十首。宋朝苏轼在诗作《僧爽白鸡》中描写过一只在寺庙里生活了二十余年的白鸡,常常静静地坐立在僧人旁边,听僧人讲经。宋朝释居简的《白鸡谢静讲师湖州旧馆》、明朝唐寅的《画鸡》、唐秩的《咏窗前白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