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废墟探险:回到历史现场

废墟游离在主流的城市空间之外——野生、少受侵扰。探险者进入废弃的建筑内,感受人离开后建筑的命运。城市废墟探险者分为三类,一类是地面上的废墟探险者;一类是热衷管道、防空洞、地下铁的地下探险者;第三类则是爬楼党。城市废墟探险有几条黄金法则,其一便是:“除了照片什么都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

责任编辑:邢人俨

纽约戏剧业发达,因此也留下许多废弃剧院。图为潘然探访过的一座废弃歌剧院。 (受访者供图/图)

黑暗一下子压了上来。

大辉在黑暗中行走。唯一的光源是手里1000流明的强光手电。光柱扫过,地面上零落着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板。山体已经有些渗水。十层楼挑高的人造洞,只有空气系统勉力维持着流通。水滴凝在穹顶上,脚步和水滴声细微、可闻。河北某座小城,这座少有人迹的山体内部,被掏出一个复杂的“井”字。两个多小时后,走出废墟,阳光晃了下来。

大概十年之前,和朋友户外越野途中,大辉无意间撞上这处曾经承载过人类活动的建筑废墟。后来,在中国城市探险网BBS上,他才得知类似的活动叫做“城市废墟探险”。逻辑容易理解:探险者进入废弃的建筑内,感受人离开后建筑的命运。“我之前徒步和自驾遇到过很多这种地方,我想是不是可以以城市探险的方式再重新回到那去。”

野外探险者把好奇心对准人迹罕至的荒野,而那些因不合理规划或城市化进程遗留下来的城市角落,则成为城市废墟探险者们的目的地。西北一处废弃的糖厂,木质冷却塔耸立着一段本地工业史的遗存。要拆迁的老石库门房子,阳光数十年如一日地从彩玻璃花格透下。

它们孤独地伫立着,成为城市发展的瘢痕或见证。有些废墟停留不过数月,新建筑快速在此拔地而起,有的则在原地延续更久的生命。人们抱着不一的目的来到这些建筑里——拍照。

潘然拍摄的某废墟里一条幽暗且狭长的走廊。 (受访者供图/图)

未知的废墟

潘然是一名城市探险爱好,2018年夏天,她前往哈德逊河谷精神病院城探。那是她接触废墟探险后的第三年。哈德逊河谷精神病院的设计者推崇在自然中疗养病患,精神病院多建于小岛之尖,或藏身密林。进入哈德逊河谷精神病院需要穿过一条小溪。病院空旷。潘然登上六七层楼高处,往下眺望,尽收眼底的是疯长的杂草与灌木。

“像是踏足了科幻电影里描述的未来世界。”潘然想起电影《搏击俱乐部》对未来世界的描述:“在我想象的未来里,你在洛克菲勒废墟构成的峡谷中猎麋;你沿着Sears大厦外面的爬藤向上攀岩;你向下望,在地面舂米的人非常渺小;还有人在废弃的高速公路上晒着鹿肉条。”人类消失了,大自然慢慢将建筑还原为自然的一部分——正如她眼前的哈德逊河谷精神病院。

有人钟情于废墟呈现出的美学。80后海伦是某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来到废墟的主要目的是拍照。海伦喜欢老宅子里保存完好的建筑结构,比如夕阳彩色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