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式”阅读背后:我们与“黄金屋”渐行渐远

我们把这些出圈的名人名言视若珍宝,写进自己的小册子里,但是不去细究它们的语境出处或者论证逻辑,霸道地打上“已阅”的标签,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内化过程。

责任编辑:温翠玲

(小尘4x/图)

前些日子,适逢世界读书日,学校举办了推荐好书的活动,很多同学推荐书目的时候,会通过某一两句唯美的、富含哲理性的话来达到抓人眼球的目的。

这让我联想到,在中学时代,很长的时间里,我会用一本小册子,记录下很多大家的名言,形成现成的素材库,成为作文中亮点的出处,即使是不知道这些“名言”所处的语境,背后的论证逻辑,又或是故事背景。

我又联想到古代宋真宗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如今,书籍和财富的兑换关系似乎随着社会教育水平、职业观念的革新而不断减弱,这也使得“黄金屋”在现在的阅读语境里有了新的解释。在我看来,所有的金句,都是作者营造大量的语境,理清了文章逻辑后,进行的“浓缩式”总结。片面地嫁接这些观点,只积累被标榜成精华的“中心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