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条投诉背后,网红“隔离险”为何理赔难?

557条涉隔离险投诉中,534条是消费者被隔离后理赔被拒。其中,有385条都指向众安保险,占比七成以上。位列二、三位的分别是复星联合与众惠相互,各有55起与43起。

许多隔离险产品的赔付条件都要求被隔离者身处中高风险地区,或因成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而被隔离,并出具材料加以证明。

经过3月下架潮后,如今活跃着的隔离险产品已是迭代后版本,理赔条件变得更加严苛,赔付额度越来越少。“满足赔付条件的隔离仍是小概率事件。”

(本文首发于2022年5月2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22年4月11日,工作人员为抵达的隔离人员消毒行李。 (新华社记者 江汉/图)

“隔离险”再一次火了,至少投诉平台是这样显示的。

在消费者维权网站“黑猫投诉”上,与“隔离险”有关的投诉进入5月后激增。在2022年1月1日以来消费者提交的557条投诉中,414条发生在5月份。消费者维权的核心诉求是:按约赔付。

所谓“隔离险”,大都指附加了隔离责任的意外险产品。如果投保人因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可获得一定金额的津贴,减少经济损失。

南方周末记者检索发现,早在2020年2月,市面上就已出现新冠肺炎生命保障计划,对隔离治疗中的患者给予预付赔款或者慰问金,隔离险这一称谓正式诞生在2021年8月以后。其最近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在2022年3月底——由于投诉率高和不堪理赔重负,“多款隔离险陆续下架”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

如今,迭代后重新上架的隔离险产品再次陷入“赔付难”漩涡。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负责人朱俊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之前投诉比较多的原因是消费者没有充分理解。“好像按照直观的理解,只要我隔离了,不管什么形式的隔离,保险公司都应该赔付,现在受政策的影响更大了,对保险公司来说很难预估。”

“满足赔付条件的隔离仍是小概率事件。对大多数人来说,购买短期的隔离险产品就是在买一个心理安慰。”深圳的保险业从业者李涛向南方周末记者直言。

万一能赔呢?

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中,得救的主人公由于恐惧饥饿而开始囤积食物,连床单下也藏满了面包干。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隔离险。李涛说,一座城市刚从“封城”中走出时,咨询隔离险的居民人数会显著增长。

“这些人大都没有经历集中隔离,无非是居家办公,但最大担心就是,万一呢?”面对咨询者,李涛将隔离险“苛刻“的赔付条件坦诚相告:首先得集中隔离,然后得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一番介绍过后,大家的反应依然是,万一能赔呢?最后,大多数咨询者还是选择了购买。

常居上海的保险经理人吴霞观察到,1月到3月香港、深圳疫情比较严重之时,身边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