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节比过年还热闹”:一座古村的百年端午

“我看过一幅清代江上划龙舟的通草画,帆和人数,基本上和现在一样。每个宗族,各有各的神,也都延续下来。赛龙舟时,神斗里装着神位,请上船。奖品也延续下来,必须是烧猪、烧酒,红红火火,我们叫做红皮赤壮。”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2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车陂村是典型的广府村落,其拥有龙舟数量现居广州市自然村之最,村里传统的端午龙船节庆活动保留至今。 (视觉中国/图)

一条四十多米长的龙船,周身乌亮,飞驰白浪间。舱内挨坐数十名着紫色T恤的村民,印有“太原郝”的船桨,有节奏推动龙船在河涌中疾行。龙船上,站立者斜举黄底红字的“郝”字旗,舱中间隔擎起刺绣罗伞,擂鼓声与划船号子响过一阵,鞭炮声不绝。

2022年5月29日,平静的涌面迎来桨声船影,车陂郝氏宗祠新龙船“八号飞龙”骏水亮相。广州车陂涌上,龙舟水下过几阵,5月下旬至6月,正是赛龙舟的好时节,其间下的雨又叫“龙舟水”。1981年,郝氏宗祠打造第一条龙船,族人称之为“大哥”,如今论资排辈,“八号飞龙”已是“八哥”。

“龙舟的重新建造,更多是因为经年累月的耗损,它有它的寿命,也是一种更新换代。”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简炽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作家曾应枫第一次接触龙舟,是在1990年代的广州番禺。那天,家附近的一条河涌,她听到有人在“烧”鞭炮,过去一看,发现村民在“起龙”。“我天天经过那个河涌,没有想到下面还藏着一条龙船。”曾应枫没有乡村生活经验,对“起龙”亦很陌生。

“四月八,龙船到处挖。”广府地区,农历四月初八后,是传统“起龙”的日子。乡人们将前一年藏于河涌中的龙舟从河泥里起出来,以开启新一年的龙舟节庆。因传统龙舟多由坤甸木制造,木料不耐广州酷热的夏日,需要将其藏于涌底淤泥,防止因暴晒而爆裂。

起龙后接着两道工序:一为“紧龙筋(贯穿整条龙船的中心主体船木)”,用一三角形木板,抵在龙筋与坐板之间,使船体硬朗;二为养护,刷油、添色、装饰。据曾应枫介绍,乡民会将龙舟视为有生命的个体,不同龙舟也有各自的品性,装饰时,八丈以下的“短龙”,常配“一只大鼓、两个锣架以及各挂铜锣一面,每面铜锣配置刺绣罗伞一顶”。八丈以上的“长龙”则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两个锣架配置。漆成亮彩的龙头高翘,两根龙须朝天挺拔,龙头系上红色绸带,或神气威严,或面目慈祥。

起龙之后是采青、招景、应景、赛龙、藏龙和散龙,环环皆有民俗上的讲究。

端午节是联络宗族亲属关系的节庆。“对村民来说,比过年还热闹。”曾应枫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到十八,各地村落或本村祠堂根据这年的潮汐,确定好造“龙船景”(龙舟互访、亲友交流联谊的汇聚点)的时间,由村中父老向兄弟村落发“龙船帖”,约定好日期,划龙舟过来探亲,兄弟、老表村接下“龙船帖”,如期赴约,称为“趁景”。

趁景日,数十上百条龙船从四方驶来。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