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红:从车间里走出来的“高峰英雄”

田晓红连续年入围国际IDA奖,连续年入围铂金钻会员,连续年当选平安人寿高峰会吉林分会长。从车间主任到保险代理人,她以拼搏的丰碑,实现事业与家庭的双向奔赴。

一提到车间,人们就会想到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劳动工人,曾经的田晓红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田晓红起早贪黑,只为减轻家庭负担,可每月不断增长的开支,让她心有余而力不足。

1997年,田晓红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中国平安。一开始,她只是想“看一看”,没想到这一“看”,就是25年。

遇见平安看到未来

1997年对田晓红来说,是艰辛的一年,也是幸运的一年。

这一年,她的孩子刚上小学,家庭经济相当紧张。“我是车间主任,也是家里的顶梁柱,那时就是想换个环境想多挣点钱。”

“到平安来吧!收入高,工作时间自由。”田晓红的师傅向她发出了邀请。

那就去看看吧,她应邀而至。那天中午,当时的部经理,现在的张君总监请她吃了一顿饭。这件事给她带来很大的触动,她没想到“大领导”居然跟她吃饭,这是她之前没有遇到过的情景。

“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环境。”如此的尊重和真诚打动了田晓红,于是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1997年5月27日,正式加入中国平安。

为客户拴紧保障的阀门

春去秋来,转眼间,田晓红已在平安度过了二十五年时光。二十五年来,她用专业的业务水平和高度的责任感,为客户打造了“风险避雷针”,构筑了信任“连心桥”。

“保险不是卖完就算了,要在关键时刻为客户解决问题。”这是田晓红多年工作最深切的感悟。她刚入行时,遇到一位因肝癌去世的客户。这位客户买了将近十六年的保险,公司按合同赔了他万元。客户的爱人拿着身故金对田晓红说:“田姐,您看这万块钱都不够给他买墓地!”

在上世纪90年代,能购买五万保额的家庭,也是相对富裕的。可是,在意外和风险面前,家庭仍然不堪一击。

从那时起,田晓红就意识到,保险对客户的重要意义,尤其当面临重大意外和风险的时候。作为保险代理人,除了为客户送去保障,更有责任为其“排雷预警”,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调整思路后,田晓红连续几个昼夜重新整理自己的客户名单,筛选出保额不够的客户,进行一对一的保单检视;同时,她详细耐心地为客户讲解,保险能解决什么事,能解决到什么程度,让人们从心底接受和改善自己的保障水平。

两年前,田晓红遇到了一位VIP客户。一开始,客户认为购买足额保险并非刚需,对田晓红的建议不以为然。对此,田晓红没有放弃,她耐心给客户做保额的测算,并对她说,“买保险,一定要解决问题。如果发生风险,保险公司只能给你解决十万八万的问题,你一定会认为保险没用。我们不仅仅要有保险,而且要用的时候真的能解决问题!”正是这句话,让客户购买了足额保险。

第二年,客户的孩子被查出白血病,经过调查后,该客户获赔470万元,不仅顺利度过风险期,也没有增加家庭负担。事后,该客户由衷地感谢田晓红,“如果没有这笔理赔金,我的孩子会产生心理负担,认为是自己拖累了家里,有了这理赔的470万元,孩子的心情没有受到负面影响,等于说这笔钱救了我儿子的命!”

这样的故事在田晓红的职业生涯里有很多,她始终用情用心为客户送上全面的保障,让人与人之间信任的“连心桥”愈发牢固。

事业与家庭的双向奔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事业上的成功,也提高了田晓红一家的生活水平。

一直以来,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农村的父母能走出去,到外面看看。田晓红印象最深的事情,是父母去山东半岛旅游回来的情景。她爸妈手舞足蹈地跟村里的伙伴描述道,“哎呀,我坐船的时候,导游一直招呼我们上船,可我一直也没看到船哪!你说怎么着,导游领我们上了一个三层高的小楼,原来这就是船!”

村里的老伙伴乐了,爸妈也乐了,田晓红的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田晓红说,这是她从来没有想到的,是平安给了自己提升的平台,给家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田晓红有了新的目标,她希望能独立成区,带领团队在规模和收入上实现双提升。正如她感悟的那样,保险事业是人心工程,你为他人想多一分,便会收获十分的回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有朝一日,田晓红的这座保险事业连心桥必能抵达更多人的心,将大爱传递下去。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