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城市化的尴尬:谁是“多多”?

脚边的“多多”和远处的“多多”互相凝望,但都没有打招呼,它们在想,谁是“多多”?如果这只狗叫“旺财”“黑虎”之类的名字,一定会少些尴尬。哪怕没有名字的大白,它也一定清晰地记得我的声音。

责任编辑:温翠玲

最近,家里多了一个小成员,一只七个月大的泰迪犬。大姐计划孕育宝宝,把这只叫“多多”的小狗寄养在我们家。

乡村生活中,狗狗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记忆。尤其是一只大白狗,憨厚、老实,为我们这个单家独院守护安全,上学放学时迎来送往,最让我安心的是一个人在山林田野放牛、打猪草时,最大程度消除了我的害怕与寂寞。就是这样一只狗,它没有名字,死于非法电猎。

城市生活里,我再也没有与狗生活的经历。据科学家研究,人类对狗的驯化历史至少有上万年,狗的迁徙和人类迁徙大致相同。现在,人类的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在狗的演化历程中,是不是也得面对“城市化”问题?这看来既是个科学话题,也十分有趣。

城市养狗,首要问题就是遛狗。

百十来平米的空间,是对狗最大的束缚与心灵打击,来自广阔荒原野狼的血液始终流淌在每一只狗体内,野性的呼唤哪怕再遥远也有声。遛狗,一是放飞狗的心灵,倘若有固定的时间点、固定的路线,那是最好的,如果你哪天时间有限或心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