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我眼中的你丨台上台下

最喜欢老师画里深藏的情感和意境,他说画得像不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神情,这句话我也很受用,不执着于像不像反而可以自由挥洒,意境自然出现。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邢人俨

李志清教课时画林青霞

记得最早不自觉地开始画画是在初中二年级,其实那也不叫画画,只不过是无聊时用铅笔在书本或作业本上,画女孩的侧面,永远的左侧面,永远的大眼睛、高鼻子、兜下巴,比例和位置从来没有对过,却也没有仔细研究过,几十年过去了,再画也还是跟初中时画的一样,一点改进都没有。无独有偶,看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年轻的时候》,开篇就是“潘汝良读书,有个坏脾气,手里握着铅笔,不肯闲着,老是在书头上画小人,他对于图画没有研究过,也不甚感兴趣,可是铅笔一着纸,一弯一弯的,不由自主就勾出一个人脸的侧形,永远是那一个脸,而且永远是向左”。看到这一段时内心一悸,竟会有这种事,两个时空,两个年代的人,所做的事竟然这么相似,毕竟潘汝良也有张爱玲的影子。

这两年突然察觉到自己对人物的兴趣,原来我墙上挂的画、收集的雕塑作品和写的文章多数是人物,竟然在这么大年纪时才对自己有这一层了解。

去年《明报》月刊老总潘耀明送我一本他写的四十万字大书《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书装在一个米色帆布环保袋里,我一眼瞥见袋子上的画,一名男子悠闲地坐着看《明报》月刊,线条简单神韵十足,我非常欣赏。向来都希望有一天能够用铅笔画下所见所闻的人物动态,但是没有机缘碰到合适的老师。我打电话给潘耀明,打听这位画家,看可否跟他学画。潘耀明很快地回复说画家不收学生,但他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有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