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肃“云端”开药

有“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收到平台给出的“房性期前收缩”诊断,无法通过在线问诊对话框更正;有购买二甲双胍用于减肥的年轻女性,自述有糖尿病就顺利开到了药。

不少消费者发现,网上药店医生有的资质存疑,伪造证件;有人来自一些县卫生院或二级医院,专业素养较低;甚至有用户遇到骨科医生给心脏内科患者开药的情况。

目前医疗行业在数据共享方面的壁垒很深,但错误的电子处方可能给患者未来就医、就业、商业保险投保与理赔造成影响。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曹海东

曾经“无医生询问病情,点选疾病名即可收到在线处方”的野蛮生长时期或将走向终结。 (视觉中国/图)

为了买到一盒处方药“拉莫三嗪片”,34岁的北京姑娘陈楚欣无奈接受了自己被确诊为“癫痫”的处方。

作为一位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患者,2022年2月开始,陈楚欣就靠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科医生的处方,服用抗抑郁药物“阿戈美拉汀”和“拉莫三嗪片”控制病情,效果显著,已能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但在4月疫情,以及6月的出差工作中,她屡次因疫情封控、挂不上号、工作驻地无合适医院等原因,陷入“断药”境地。

陈楚欣想起可以去医药电商平台碰碰运气。京东大药房、叮当快药等多家电商平台上都有“拉莫三嗪片”出售,点击购买即可进入在线问诊环节,奇怪的是当她上传过往诊断病例及处方,手动填写线下确诊抑郁症后,却只能收到一张诊断为“癫痫”的处方。

一家平台客服的解释是,由于该药的主治病症是癫痫,“处方只能这么开”。事实上,2021年3月,“拉莫三嗪片”已在国内获批新增适应症,适用于控制成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发作的复发或复燃,知名三甲医院的正规处方为何不被认可?

陈楚欣的困惑将被逐步解决。2022年6月以来,一度可以实现“秒开”处方药的电商平台,正迎来“史上最强监管”。

先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细则》),第二十一条明确提出“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

随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意见稿)第八十三条第二款最后一句“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参与药品网络销售活动”引发轩然大波,二级市场相关个股应声下跌。

电商平台是否以后不能卖处方药了?患者健康医疗大数据如何保障?……这些疑惑随着强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地,一一摆在医药电商平台前。

平台自查“乱开处方”

“处方药的流通管理,与电商熟悉的普通商品交易服务并不一样。”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会长、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互联网行业有一条规律:每多一次点击或页面跳转,流量就会损失约60%。电商平台卖药追求用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木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