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热回潮,但“学医路上的艰难容易刺破理想”

南方周末记者接触了16位近三年入学的医学生和准医学生,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疫情”作为报考因素。张维的第一志愿是首都医科大学,“因为饶毅教授是那里的校长”。

收分增长最快的是吉林大学医学院,2019年考入该院五年制临床医学的吉林理科考生需排在前3120名,2021年抬高至前1541名,比当年北师大在吉林的录取线还要高400名。

“家长对医学的长学制有基本的心理准备,但会有点想当然地认为,孩子都考进这么好的学校了,将来至少得是个大三甲的科主任。”

(本文首发于2022年8月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1年8月2日,南京部分区域开展第四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南京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师生增援。 (视觉中国/图)

程露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医生,也是一名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副教授。2022年7月上旬,当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她想聊聊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季出现的“医学热”现象时,她回复道:“不会你家也有孩子想学医吧?”

上一次采访程露是在2020年末的武汉。彼时武汉的医院里,医护仍然穿着防护服工作,医院收入受到疫情影响。当年程露的奖金明显缩水,采访中她曾担忧地表示,艰难的环境会打消更多高中生学医的想法。

两年过去,程露承认自己多虑了。“疫情前的高考季,我每年也会收到报考医学院的咨询,但一年最多两三个,这两年越来越多,今年已经有两位数了。”

程露的感受与大数据呈现出的现象保持了一致。2021年和2022年,临床医学连续两年上榜百度热搜专业前五名,同期维持在前五名的专业,仅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热门专业。

除了在线下咨询、在网上检索,考生们也在用分数投票。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顶尖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位次近年持续抬高。

“我这个名次,放在2021年能稳上,2022年就可能够不着,得琢磨个保底的。”一位准备报考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疫情中受到感召

尽管咨询的家长颇多,程露还是会尽量安排时间直接跟想要报考的考生通个电话。“我会问他们,你们能想象八个小时套在防护服里的感觉吗?”

出人意料的是,防护服并不能劝退学生,相反,“2021年有三四个孩子跟我说,是在疫情期间受到感召,向往把名字写在防护服背面的体验。”

程露能够理解这样的心情,她自己也感受过。2003年SARS时,她还是医学院大三的学生,“当时我也心潮澎湃,感觉自己选对了专业。”

疫情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影响这一代考生,但相较于电影和电视剧,程露发现看过医学纪录片的考生对这份专业的认识更切实一些。

考生们最常提起的是《人间世》,这档由东方卫视出品的医学纪录片上线于2016年。“考生们最常提起的是2019年上线的第二季,有个武汉女孩跟我说,她在封控期间刷了这部片子,被陈静瑜医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知了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