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津涛评《陶庵回想录》:一个文化汉奸的“奋斗”与心路

《陶庵回想录》为后人留下了大量有关民国文人交往、沦陷区文化状况的第一手史料。

责任编辑:刘小磊

陶亢德和他的《陶庵回想录》(中华书局,2022)

文化汉奸陶亢德出狱了!1947年9月,《申报》《大公报》《时事新报》等很多报刊都以豆腐块大小的篇幅,登出了这样一条消息。《申报》说陶亢德是伪《中华日报》主笔,“原判一年零三月,因已羁押达一年零十一个月,陶具状高院请求开释”,经最高法院核实后,准予释放。

抗战期间的“附逆文人”,最有名的当属周作人,其他张资平、钱稻孙等,也多少为人所知。可是,说起陶亢德这个名字,即便是熟悉抗战史、文学史的人,可能也没什么印象。

这不奇怪,因为陶亢德不是作家、不是学者,名下没有大部头的作品;同时,他在汪伪政府里也没挂个一官半职,很少被历史书提及。陶亢德写过小说、随笔,翻译过科普读物,但人生主要事业是编刊物,是名副其实的“编辑家”。他本人名气不大,可参与的刊物(《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策划的小说(《骆驼祥子》《一个女兵的自传》)等,则是大名鼎鼎。

陶亢德生前留有一部回忆录手稿,其女儿陶洁引用其中部分内容,写成《鲁迅与我父亲陶亢德》等文,发表于《南方周末》,引发关注。后来经陶亢德儿女与青年学者宋希於等人努力,促成《陶庵回想录》(中华书局,2022)出版问世,为后人留下大量有关民国文人交往、沦陷区文化状况的第一手史料。

邹韬奋、林语堂、鲁迅都没那么完美

陶亢德生于1908年,浙江绍兴人,早年在苏州学徒,后来到沈阳投亲。他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但靠着自学,逐渐掌握了写作和编辑两项技能,并通晓好几门外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陶亢德随家人南下归乡,路过上海时,壮着胆子求见了《生活》周刊主编邹韬奋。因为陶亢德曾在《生活》发表过几篇文章,邹韬奋同意把他留在社中,负责回复读者来信。在陶亢德眼中,邹韬奋相貌英俊,“有些风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知了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