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才到隐者:白居易的命运变奏

正是从少年得志到中年落魄的巨大落差,让他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身上看到了自己,“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忽梦少年事”的,是琵琶女,也是白乐天。

责任编辑:刘悠翔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有明显的中年自况意味。图为明代画家唐寅(传)《浔阳八景图》中对白居易《琵琶行》场景的演绎。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资料图/图)

众多唐代诗人中,杜甫、李白头两把交椅的地位世所公认。中唐的两大诗人韩愈和白居易,正是李杜经典化的重要鼓吹者。韩愈有著名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写过一首《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清新俊逸的李白深受读者欢迎,他写出了盛唐气象,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最醒目的天才形象。学界和后世习诗者,则尊杜甫为宗。BBC在2020年推出纪录片,名为《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反映了西方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认知。

那么,谁是唐代第三大诗人?

据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宏林梳理,中晚唐时期、明清时期和现代学术体系建立之后,白居易都是“李杜之下第三人”的重要候选人。在《莫砺锋讲唐诗课》里,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说:“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在我看来,这基本就是唐代诗人的第一方阵。”他将李白、杜甫、白居易按齿序放在同一章讲解,白居易跻身唐代三大诗人之列。

不论白居易是否排第三,他在中国历代及海外声名之盛,都是不争的事实。

白居易的诗学和人生充满了矛盾。在他的自述里,“兼济”与“独善”,“讽谕”与“闲适”“感伤”,作为一组对应的概念,指出了不同的人生进路和文学向度。后世围绕白居易的争议,引出一系列经典的文学之问:崇尚通俗浅近,还是技艺精深?写出“人所共欲言”,还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追求性情,还是玄奥?以流行为风尚,还是以小众为骄傲?为人生而艺术,抑或为艺术而艺术?

白居易75年的生命,清晰地展现出从天才少年到闲适隐者的人物弧光。

勤奋的天才

白居易天资过人,六七个月大时,乳母抱着他,在有字的屏风上教他认“之”“无”两个字。他还不会说话,就已记住,数十上百次考他,从不出错。白居易此后自信与文字有缘。五六岁学作诗,九岁识声韵,十六岁写出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末五代文集《唐摭言》卷七记载了白居易少年时去长安“行卷”的故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