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孤立的大脑

一项长期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受到孤立和冷漠对待的经历造成个体精神发育迟缓的原因是大脑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这揭示了社会性的隔离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可能机制。

(本文首发于2022年8月1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朱力远

一名13岁的罗马尼亚孤儿。

孤立会剥夺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弱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进而影响一个人的精神健康。这种影响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孤立的手段是忽视还是隔离。

孤儿院的弃儿

20世纪60年代,由于错误的生育政策和软硬兼施的执行方式(限制避孕和堕胎、对无孩家庭征税、给生育超过10个孩子的女性授予“英雄妈妈”称号,等等),罗马尼亚出现了巨大的婴儿出生潮,总和生育率——每名妇女一生中平均生育的子女数——一度从1.9激增至3.7。虽然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比如死亡风险存在差异),但以今天的数据作为参照,或许能对这场婴儿潮的程度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学界目前认为,要使一个人群的总人口数和人口结构保持稳定,总和生育率应该控制在2.1左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

伴随婴儿潮而来的是儿童养育的问题。很多家庭无力抚养生下的这么多孩子,不得不将他们遗弃,大量弃儿被送进孤儿院。巨大的孤儿潮使很多孤儿院不堪重负,每一名工作人员平均需要照顾10名刚出生的婴儿或者20名3岁以下的儿童。工作人员花在每名孤儿身上的照护时间越来越少,方式也越发简单粗暴,忽视、虐待甚至性侵都屡见不鲜。其中最普遍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孤立对待:大量孤儿被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忽视乃至无视,任由其“自生自灭”,有孩子甚至被捆绑在床上,赤身裸体、屎尿全身。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据估计有超过50万人。后来的研究发现,孤儿院的这些成长经历给他们中的很多人造成了巨大甚至不可逆的伤害,学界后来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来指代这些在罗马尼亚的孤儿院中长大的孩子:罗马尼亚孤儿(Romanian orphans)。

用弥散张量成像拍摄的大脑白质纤维束。

如同塑料娃娃

罗马尼亚政权更迭后,孤儿院内的情况得到了媒体的更多关注和报道,也有一些孤儿被来自发达国家的夫妇收养。无论是媒体的视频报道还是亲眼目睹者的口述,这些孤儿的成长状况都触目惊心:营养不良、体重严重不足、发育迟缓,有的孩子虽然已经十多岁,却仍然没有表现出任何第二性征。

但异常并不只是体现在身体上,还体现在认知和行为上。在儿童的发育阶段,来自外界的刺激(或者说各种形式的信息输入)对大脑的发育至关重要。缺乏这样的刺激——对婴幼儿而言,这些刺激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与父母或照护者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会对大脑的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后续的研究发现,在被收养时做的认知能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