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初中组三等奖

作者:张雨 学校:太原市新希望双语学校

南方周末第二届“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

奖项:初中组三等奖

作者:张雨

学校:太原市新希望双语学校

指导老师:焦艳琴

“为你千千万万遍”从不是信口开河、信手拈来,它是对任性的宽厚;是对欺骗的原谅;是对你所说的每一句的无条件信任。阿米尔在“芭蕉分绿上窗纱”的夏季踏上了喀布尔的道路,“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追风筝的人》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一本书,追风筝是阿富汗的习俗,每年双柑斗酒的日子,便会举行一场盛大的风筝节。兔唇男孩任劳任怨地执行了命令——追风筝。他咧开唇角,在阳光下奔跑着,在风中热情地喊着最真挚的诺言“为你千千万万遍”。

小巷的转角,阴暗湿冷,在面对抢风筝的强暴三人组,哈桑为守护阿米尔的风筝,哪怕面对暴力,也无所畏惧,没有丝毫示弱。但藏匿于墙角的阿米尔却背叛了哈桑,目睹一切,他踉跄而逃。一如既往,哈桑尽心竭力服侍着阿米尔。

哈桑人格的光洁将阿米尔的卑劣反衬的一览无遗,阿米尔妄想得到灵魂的救赎,却无法逃离哈桑的人性叩问。

一场救赎再次开始,阿米尔在得知哈桑还有一个儿子索拉博存活在世,便知道这是他最后洗涤内心的机会,他重拾勇气,第一次像男人一样去保护自己所爱的人,哈桑的离别教会他如何去爱一个人。在冰雪初融的季节,阿米尔与索拉博一同在广场玩起了追风筝,只不过这次是阿米尔在追赶着风筝,更是追赶着属于他的那一份成长,那一份真诚、坦荡。

追风筝是全书的明线,蓝色风筝是象征着生活中各种美好的品质和每个人的祈愿。追,是追风筝的过程,自己追到,便会拥有这一份珍贵的品质;而追风筝的人也反应了当时阶级分化严重,阶级低下的奴仆永远是那个为主人追风筝的人。我敬佩兔唇男孩哈桑善良勇敢、正直纯洁、任劳任怨。在对比下,我憎恶阿米尔的霸道自私、撒谎骗人、无情无义。

父爱也是全文的一条暗线。童年的缺失需要一生来治愈,致使阿米尔成为自私贪婪的小人的因素就是那缺失的父爱。在成长中,阿米尔每次对哈桑的欺辱都是因为父亲给了哈桑他本不该拥有的父爱。在我看来,阿米尔狭窄的心理也不能只怪自己,也有父亲的原因。父亲虽是一个正直坚韧的人,但他却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父亲,他只想弥补哈桑失去的父爱,却再次伤害了另一个孩子。这让我同情于两人,一个是生活在雍容华贵的卑劣者,一个是藏于陋室的灵魂使者。

曾听过一句话“惩罚你再也见不到我了”,以前我认为只是遇事逃避,但哈桑的离开使阿米尔真正认识到自己所作所为的恶劣,我知道了离去某种情况是对人性的诘问。

阿米尔的错误会得到理解,会受到时间的稀释,可哈桑所受的伤害永远不会减弱。为减轻个人心理负担而去弥补索拉博是我最不解的,为什么不去还给索拉博一个完整的父爱,本该属于他的父爱?但一切终究回不去了。犯错是每个人成长时必走的荆棘丛,有人将知错就改视为珍贵,可那本就是一种弥补,补上了自己人性的扭曲。

而在现实生活中人性并不是作品人物演绎的非黑即白,正因有光,才会产生阴影,离光芒越近的,越是“灯下黑”。哈桑便是那一束永远不会改变的一束光,在救赎着灵魂,也在反应着人性的黑暗。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