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反电诈法侧重前端防范

电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也要承担民事责任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1年2月9日晚,江西省全民反电诈集中宣传“春风”行动启动仪式在南昌举行。 (人民视觉/图)

 “立法技术上是‘小快灵’,对关键环节、主要制度作出规定,立法进程快,体现急用先行。” 2022年9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爱立在回应记者提问时,对当天通过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特点作出评价。

自2021年10月19日提请立法机关初次审议草案,反电诈法历经3次审议,到最终通过,不到1年时间。

这部八千多字的法律共7章50条,包括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等章节。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指出,在刑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中,都对如何惩治电诈犯罪作了具体规定,这些都是体系性的立法,反电诈法则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切口”立法。

2021年11月11日,中国法学会曾召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专家研讨会,刘仁文受邀参会,在他看来,针对电信诈骗这一老百姓特别关注、问题又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单独立法的价值是可以聚焦问题,从多个角度,针对电信诈骗进行集中治理。

有电诈嫌疑的,可以采取限制措施

在回应记者提问时,王爱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