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多样,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无限之路

云南野象旅游团北巡,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现身……暖心好消息近年来常常登上热搜,伴随着2021年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的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今年8月份,华夏银行再次携手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南方周末报社、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共同发起“生物多样,拥抱可持续美好未来”2022年环卫子女成长计划,并在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的支持下,与30位来自北京的环卫子女共赴一场大自然的探索之约,一起探索触手可及的环境可持续之美,在线上展开一场跨越时空、别开生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旅。

课堂内外,孩子们通过一系列充满趣味性的互动课程,畅游在海洋世界里,穿梭于热带雨林中,走进印度科比特国家公园,还在“家门口的自然观察与记录”中,向他人分享自家门口的“大自然”。在这些身临其境的学习观察过程中,领会和理解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智慧。

探索,从提问开始

“看,是孟加拉虎!”直播画面中出现的老虎踪迹,让小朋友们激动了起来。

森林之王,这一让人又怕又好奇的“大猫”,对孩子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树木林立,百花芬芳,斑鹿、大象、蜥蜴等各种野生动物正出没在眼前......

这是孩子们参加线上训练营的第三天,老师正通过连线印度丛林的野生动物保护者,带领孩子们来到老虎的家,看看顶级物种在印度丛林中是如何自由地生存繁衍,用沉浸式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为期5天的课堂上,映入孩子们眼中的,是一座座知识的宝藏和接近梦想的山峰。

珊瑚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猩猩真的和人一样聪明吗?热带雨林是不是每天都会下雨?老虎和狮子打架谁会赢?……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开始。

起初,对于“生物多样性”这个名词,孩子们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地球上除了人类,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植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东西,比如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这三大类”。

对于这个有点难度的学术词语,他们读懂了其中的部分含义,却并不太清楚“多样性”的真正意义。当被问及生物多样性丧失会有怎样的后果,孩子们不禁担心起来,“以后会不会再也看不见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自然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花草树木到虫鱼鸟兽,自然界在动静之间丰富着我们的衣食住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生动且多样。为了进一步了解、保护和利用自然,人类不断探索更广阔的区域来更新指导概念,试图发现能够致用的规律。

9岁的李钰垚曾有过一个关于保护自然的畅想,“如果要保护动物们,是不是可以设置一个不被人打扰的自然保护区,装一个只有保护员能够进出的门。”直到在训练营期间,看到成群结队的斑鹿在印度国家公园中自由奔跑,她发现,原来这样共荣共存的家园,才是动物们最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她形容这种震撼的感觉是,“仿佛直接刷新了我的三观”。

11岁的王翔羽在听完老师讲解老虎的特点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他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猫科动物,猫的后肢更有力,而老虎却是前肢更有力。老师这样向他解释,“因为老虎在捕食的时候更多地用到前肢,需要强有力的前肢与猎物搏斗。”

这些看似偶然的发问,正是源于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与关注。

大自然的答案

当老师在《与大自然做朋友》这节课程中向小朋友分享自己在家门口的观察日记时,李钰垚的思绪回到了自己念念不忘的那片池塘。

早些时候,她和爸爸一起去公园遛弯,她注意到在此起彼伏的蝉鸣中,似乎还掺杂着另一种神秘的声音。她兴奋地向爸爸询问是不是蛙叫,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父女俩笑着,仿佛解锁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他们一起循着声音寻找,结果却有点遗憾,“我爸是发现了,但我却啥也没看着。”再后来的一次,她和哥哥好不容易看到一只青蛙,却因为两人并不灵活的动作,“让它跑掉了”。她叹了口气,心里有点惋惜。

经过训练营相关课程的学习,李钰垚明白自己通过听和看,已经是对大自然的丰富观察。发现它,而不打扰它,才是与生物们最好的相处之道。

王薪雨同样深谙这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理念。他始终清楚地记得老师在教大家卡片相机使用方法时的那句叮嘱,“拍照的时候不能改造自然,要去拍摄自然最原始、最真实的状态。”

凭着这样的“信念感”,他用相机拍摄的画面,有时是天上的云,有时是自己种的菜。他还一个人静静地观察过两只蜈蚣的爬行轨迹,一点都不觉得害怕。

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细节,是大自然教给人们的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保护动物和自然环境本身,也是维系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与强度的增大,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因此重建与自然的连接,是解决问题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少年儿童作为绿水青山的见证者和美好未来的缔造者,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状态,才更有机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打造可持续未来。

通过学习倾听各种虫鸣鸟叫,分辨各种花草树木的气味,去观察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和彼此的关系,去了解身边这整个生态系统里共生共荣的完美关系。不仅能够在他们的心中种下环保的种子,也能让孩子们在自然的滋养中健康、快乐成长。

点击观看华夏银行2022年环卫子女成长计划总结视频

这份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样延续在华夏银行的公益活动理念中。

通往可持续未来的无限之路

从环卫到环保,从环保再到可持续发展,华夏银行正行进在一条通往可持续未来的无限之路上,不断向纵深探索。

2014年,华夏银行与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携手成立了“华夏银行助力环卫工子女成长公益基金”,同步启动了“环卫子女成长计划”,帮扶北京地区条件困难的一线环卫家庭,助力贫困环卫子女上学。截至目前,华夏银行已累计捐赠超1000万元。

多年来,华夏银行环卫子女成长计划为孩子们带来艺术、科技、环保、体育等不同主题的暑期训练营,从国家大剧院到故宫再到中国美术馆、中国科技馆、北京冬奥组委所在地“首钢园”,从表演到绘画到摄影再到滑冰,让环卫子女在课程学习和亲身实践中,心理、认知、能力等多个方面都获得成长。

关注环卫子女健康成长的同时,活动本身也在不断“成长”,坚持创新,成为企业公益样本。

从2019年的垃圾分类到2021年的冰雪运动,今年的活动继2021年“与我们同行——感受可持续之美”后再度升级。这一次,活动将目光聚焦于可持续之美背后的深层原因,诠释“生物多样,拥抱可持续美好未来”的美好理念。

同时,华夏银行2022年环卫子女成长计划首次将训练营搬进直播间,通过线上学习的形式,跨越时空的距离,放眼世界,在挑战中寻找机会,不断创造新的突破。

在华夏银行三十而立之年,本次公益活动既是华夏银行对于“可持续 更美好”理念的深度实践,也是对于守护环境、守护环卫子女的承诺与决心。

在海洋世界里,他们学会对珊瑚进行救助的方法;在印度丛林中,他们感受到孟加拉虎的野性魅力;在婆罗洲热带雨林,他们意识到一草一木都值得爱护;在法国环保行动者的带领下,他们感知到各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特点,同时也更加理解了作为“城市美容师”的爸爸妈妈们,对环境保护作出的重要贡献。

用一把钥匙,打开世界的大门,这是华夏银行多年未曾改变的心愿。

网络编辑:kuangyx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