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公摊”打官司,怎么能赢?

业主如果质疑公摊面积,可以先到城建档案馆等部门,查阅设计图纸和竣工验收图纸,然后委托第三方测绘机构测量房屋的公摊面积,对比测绘报告与图纸的数据,就能得到结论。

开发商可能会“做大”公摊,也可能让公摊“缩水”,后者常出现在商铺买卖中。他们会在签订合同时“挖坑”。

责任编辑:张玥

2022年8月,“公摊”存废之争,成为全网热议话题。 (视觉中国/图)

2022年8月下旬,山东省青岛市一位业主“110㎡房子到手仅61㎡”的购房经历,引起了公摊面积存废之争。

根据2000年起实施的《房产测量规范》,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即公摊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公共门厅、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等。

公摊面积与套内面积之和构成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以建筑面积作为商品房销售的计价依据,已实施多年。

一直以来,市场上都有呼吁取消公摊面积的声音。8月24日,内蒙古住建厅官网上一则对《关于规范房屋“公摊面积”的提案》的答复显示,其将取消公摊面积的建议列为近期亟须修订的立法项目建议上报住建部。

内蒙古住建厅在答复中坦言,如果改革计价依据,首先必须修改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明确套内建筑面积的概念及计价方式,做好宣传、普及和解释论证工作,设置合理的过渡期,以实现计价依据和标准从建筑面积向套内面积的平稳过渡,因此实施的“难度较大,周期较长”。

公摊面积自上世纪90年代在内地出现后,围绕着它的争议成为房产纠纷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两位代理过公摊面积争议案件并最终胜诉的律师。他们提供的案例表明,公摊面积的不确定性和不透明性,一定程度上为开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